第266章 金屋阿娇(23) (第1/2页)

“拜见陛下。”

“舅舅何需多礼,坐吧。”

“谢陛下。”

刘彻一进来便注意到了田蚡身旁站立着的那个人。

“舅舅,这位是?”

“回皇上,这位是董仲舒董博士。”

董仲舒与刘彻暗中你来我往对视几眼后便在心中各自给对方的打了分数。

而刘彻更是对眼前之人生出了几分兴趣,无他,只因为董仲舒这个名字,他曾不止一次听皇祖母提过。

“哦,朕常年不在宫中,对董博士不甚了解,不知董博士进宫所求何事?”

“回皇上,臣是来自荐的。”

“自荐?朕目前并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董仲舒不急不缓的开口道:“皇上别急着否定,您可以向臣问三个问题试探一下臣的才学,如果不满意您在拒绝臣。”

刘彻看了一眼田蚡,田蚡对他点点头,示意他开口。

“朕刚登基不久,董博士以为朕应该面对匈奴之乱?”

董仲舒捋捋胡子说道:“陛下的这个问题愚臣无法回答,臣只知道内无忧才能解外患。”

“如何内无忧?”

“受到天的尊重,天下归心,自然内无忧。”

刘彻笑了,“天?博士以为何为天?”

“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您的君权便是上天天所授,您奉天承运,对大汉进行统治,那大汉所有的子们就应当绝对服从您的旨意…”

董仲舒还想说什么,就被刘彻打断了,“董博士,如果你想玩儿那一套愚民政策便不用再说了。”

“愚民政策?”

“在学府时,朕便问过无数府师一个问题,这天下是谁的天下,他们回答朕说,‘当然是当今陛下的天下。’朕不信,因为就算是先皇也不曾深入过大汉的每一寸土地。朕又问他们,那是不是意味着父皇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对的?他们回答,‘当然。’你们是否觉得很可笑?既然父皇做什么都是对的,又为何会有七国之乱?”

田蚡不敢开口,而董仲舒则紧紧皱起了眉头。

“皇上…”

“还有,当朕还是太子时,便听闻河东郡有一次发生了地动,当时无数官员说这是天降邪祟,是因为先皇做事出了错,可按照你的说话,先皇作为天挑选的君王,又怎么会做错事?哦,你或许会说先皇意会错了天的意思…可朕不信天,如此,董博士还要自荐?”

“皇上怎可有这种想法!这…这…”

董仲舒原本想好的一切对策到了刘彻这里全然无用,因为刘彻根本不走套路。

你能想象一个古代帝王不敬神灵不敬天?

“为什么不可以有,不过,这话朕也就在这未央宫里说说罢了,董博士你应该懂朕的意思。”

“臣明白。”

“朕问你,你可还要自荐?”

董仲舒低垂着头,“臣本就是您的臣子。”

“好,舅舅将董博士带出去透透气吧,朕看他的衣服都湿了,风寒可不好医治…”

“是。”

等他们两人出去宫们,刘彻才屏退众人自言自语道:“皇祖母怎么会关注他?不过,如果他要是再坚持一下,或许我会问他更多的问题。”

董仲舒被田蚡搀扶着一出正宫大门,便趴在墙角便呕吐了起来。

“您没事吧?”

“是我小瞧了陛下的野心。”

董仲舒吐了一会儿这才觉得身体好受了一些,他缓了口气道:“皇上的野心太大了,同时他的担子也太重了,我不能做儒家的罪人呐…”

田蚡这才仔细回想起来他们两人的对话。

“您是说…”

“一个只看结果的帝王…我赌不起。”

李迟迟听说此事后只是对成年说了一句,“何时何地都要保持独立思考呐。”

成年点头,他最近就经常一个人站在那棵桂花树下思考一个问题,“自己快死了,这玉佩交给谁才好。”

作为一个伤了根儿的宦官,他的寿命没有普通的一个农夫的寿命长,这就是命,他不得不认。

“太皇太后,奴想出宫走走。”

“去吧。”

转眼又一年时间过去了,成年外出归来后身边便多了一个小黄门,他长得非常水灵,脑筋又聪明,长乐宫上下都挺喜欢这个孩子。

阿娇来往长乐宫的频率最近降低了不少,据说是因为学府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