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见龙在田》难得平静 (第1/2页)

历城县,时间进入三月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田地里的冬小麦此刻已经有小腿肚子那么高,眼看着就要抽穗。

去年冬天连着降了几场大雪,为庄家提供了充足的墒情,也为小麦除去了该死的蚜虫。

王东阳这些日子除了坚持打拳练字以外,还喜欢一个人顺着田间地头溜达。

呼吸着微风送来的小麦的清香,伸手拽一颗路边长着的狗尾巴草放在嘴里,颇为悠然自得。

相比于每日里累死累活的挣扎求存,他更加喜欢现在的逍遥自在。

以前也是一样,没年这个时候回家都要顺着田间地头走一走。有时候和几个光屁股长大的玩伴一边走一边诉说着当年的童趣,身心似乎都得到了洗涤。

如果这时候能跟小伙伴们谈一下理想,说一说这些年来的收获感觉真的很不错。

三月初还是有些早了,到了四月初的时候麦子已经灌了浆,饱满的麦穗昂首挺胸的仿佛在等待自己的检阅。

这时候随手摘下一颗,用手把穗壳碾碎,然后用嘴一吹只剩下颗粒饱满的青色小麦。

一把塞进嘴里,用力咀嚼几下,满口都是清香。

田里是正在埋头除草的农家,大部分都是妇女,男人们要么死在了战场,要么跟着王东来正在加紧训练。

护粮队的工作马上就要来了,麦子成熟的时候就是最危险的时候,那些饿了许久的山贼盗匪说不定就会什么时候冲出来抢了麦子就走。

这个时候也是护粮队最忙的时候,白天夜晚除了训练还早分成三拨定时巡逻。

农妇们看到王东阳也不害怕,更不会害羞。

他们在王东阳的治下过的还算安稳,远没有到不穿衣裤就下地劳作的地步。

不时有人给王东阳打着招呼,有些胆大的农妇甚至还会跟他调笑几句。

不过王东阳对他们却没什么兴趣,一个个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摔八瓣土里刨食的人会有几个能看的?

每当这个时候王东阳只当没听见,加快脚步匆匆忙忙的逃走。

离的老远还能听到他们豪迈的笑声。

王东阳有时候在想为何不让自己手下这些还没成亲的,没了家眷的就跟她们凑成一伙过日子得了。

这样他们的心也算是有了归宿,如果能生下个胖大小子,以后的生活就有了盼头。

想到这里他觉得有必要安排人去做这个事情,老孙应该是个不错的人选。

可不是孙思邈,而是管家孙希望。这老头家里两个二子都成婚了,应该有些经验才对。

还有东来,这家伙跟自己从小玩到大,到现在还是单身未成家,想想就让人着急。

看来也得抽个时间做做他的思想工作才行。

不过这个事情自己出面不合适,万一这货拿自己说事儿岂不是很烦。

也许牛进达比较合适,过来人嘛,还是有一些经验的。

眼前这片土地名义上已经属于王东阳,不过这一片一眼望不到头的土地产粮少的能让人抓狂。

王东阳依然清晰的记得那些年家里收麦子时的场景。

镰刀一刀一刀的收割,挥汗如雨真不是句玩笑话。

在他的记忆里,父亲和母亲戴着草帽,顶着烈日大中午还在麦田里忙活。

麦子必须得及时收,过了那个时间点,麦穗就会自己裂开,麦子自然就掉在了农田里,再想捡起来那就太难了。

那个时候小麦亩产有七八百斤,到他再大一些有了大型收割机,麦子的产量有了更大的提升。

就算年景不好的时节每亩也能收个一千斤左右,好的时候能有一千三四百斤。

自从记事儿起,王东阳就没挨过饿,虽然那时候生活条件不是很好,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回肉,但是确实比现在这个时代强的太多太多。

而现在的小麦产量那就太低了,低到他这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人根本无法相信。

王东阳曾问过附近的农户,得知一亩地的产量丰年的时候能有两三石,灾年欠收的时候只有一石。

也就是说年景好的时候一亩地能收个三百多斤,年景差时候只有一百多斤。差不多是五倍的差距!

要知道这还是上等的好田,如果是差一点的田地收获又会降低不少。

一家三口就算有十亩地也只能产粮两三千斤。

再加上给朝廷缴纳的赋税,各种摊派杂役,来年留种,真正一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