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部分 (第1/4页)

丛一仙冷眼望着他,笑道:“钩吻草陶先生或许没见过,但蓝伧草再普通不过,陶先生可以试着用一用排除法。”

陶孟源脑门上、后背均渗出了汗珠,开始一遍遍的扫视观察,任由豆大的汗珠顺着鼻尖滴落,一动不动,仿佛一尊石雕。

众人窃窃私语起来,谁也不愿看到陶孟源输给一个异族妖人,更有几个凑近观察,希望能帮上忙,但以陶孟源之能,都看不出半点端倪,他们又能有何作为?

丛一仙冷笑道:“陶先生,若实在看不出来,不妨就猜一个吧。”

一阵凉风吹来,陶孟源打个寒战,才发现身上衣衫已被汗水打湿,他直起身来,看看周围,也不知自己刚才花了多长时间,是一刻钟,还是一个时辰?

众人看出了他脸上的绝望,暗叫不好,一名大汉指着五棵草药中的一棵,道:“陶先生,俺看那棵就是钩吻神草。”另一人冷笑道:“史瞎子,陶先生都束手无策,你来现什么眼,乖乖的闭嘴吧。”

那大汉怒道:“姓白的,老子也是关心战局,跟你有什么关系。”

一时之间,人群喧哗起来,有人怒骂,有人胡乱支招,有人叹息。

猛听得陶孟源朗声道:“各位安静。”声音响亮,盖住了纷嚷声,人群立时安静下来,数百道目光齐齐望向这位享誉天下数十年的帝国第一神医。

陶孟源脸色灰败,盯着丛一仙良久,叹道:“老夫认输了。”

丛一仙愣了愣神,仰天大笑,这次才是真正的志得意满。众人面面相觑,均感失望。

商鸿渐走到陶孟源身边,指着那五棵相同的草药,低声道:“师父。。。。。”意思是让陶孟源猜一棵,没准就能猜对。

第四百三十一章 初涉中原(1)

陶孟源摆了摆手,闭上双眼,刹那之间,幼年学艺、少年得志和名扬天下、万众敬仰的数十年时光飞速在脑海中掠过,不料迟暮之年,竟将数十载的盛名毁于一旦,一想到往后双手残疾、行乞讨饭的惨况,心中仿佛有千百把刀子在割。

他缓缓睁开眼睛,眼里没了精神,脸上皱纹也深了几分,问道:“阁下说过,若赢了老夫,便说出你痛恨老夫的原因。”

丛一仙喜色收敛,取而代之的是惆怅和感慨,长叹一声,道:“这件事的起因,得从二十三年前说起了。”

灵族是极北地区的一大种族,只是他们生活在深山老林中,与极北的其他各族少有来往。

二十三年前,丛一仙在雪林中救了一名奄奄一息的老者,他将老者带回灵族领地进行救治,那老者总算捡回了一条命。原来他是个走方郎中,从中原来到极北寒荒采药,不料在雪林中迷了路,又遭到猛兽袭击,若没有丛一仙的救援,早就冻饿而死了,为报答丛一仙的救命之恩,便要传他一些医术。

丛一仙初学之际,便展现出极高的天赋,令老者惊叹不已。老者本来给自己定了一年之期,无论丛一仙学的多少,到了期限他便返回中原,但见丛一仙乃是一块浑然璞玉,便动了精雕细琢之心,在灵族一待待了五年。

这五年里,丛一仙不仅学了他全部的医药之技,甚至青出于蓝,犹有胜之。五年后,老者一命归天,丛一仙则痴迷医道不能自拔,听老者说中原名家圣手多不可数,便离开极北,赶赴中原,以期跟名医切磋,凭医术扬名。

他学过幻化之法,踏足冀州大地,便幻成人形,来到冀州最著名的元化医馆,将来意说明,那侍者进去禀报,过不一会儿,把他带到馆主的房间。

馆主请他坐下,见他相貌端正,人也精神,暗暗点头,问起名字和来历,丛一仙报了“丛医”这个名号,将杜撰的来历说了,馆主又问道:“阁下是第几等的结业生?”

丛一仙一怔,道:“什么第几等?”

那馆主道:“我问的是,阁下从帝国医学院结束学业时,院长给定的等级。”

丛一仙奇道:“帝国医学院?在下没进去过。”

那馆主“哦”的一声,皱眉道:“胡闹,真是胡闹,你不是医学院出身,来这里做什么,这不是耽误我的功夫吗?来人,送客。”

丛一仙道:“在下的医术虽非医学院学来,却自认不会差了,馆主可以考较一番。”

那馆主摆了摆手,道:“赤脚医生的野路子有什么用。”喝令侍者把丛一仙赶了出去。

丛一仙不禁生气,抬脚将一枚小石子踢出好远,心想:“帝国医学院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就不信了,凭我这一身医术,难道遇不上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