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被困盐州 (第1/2页)

两天后, 他们到达了盐州城, 却再也走不下去了。

西夏的两名使节钦木查和利渥加, 是西夏国主李元昊派往大宋请求议和的, 为表示诚意,大宋便派陈世美前往西夏议和。这两名使节从大宋的东京城里一路相随, 他们对陈世美的态度原本是非常尊重恭敬的, 但现在却发生了些变化。钦木查还是老样子,利渥加的态度却有些傲慢起来。

陈世美从利渥加的态度上敏锐地察觉到西夏朝廷里似乎发生了变故。

西夏朝廷里自然有大宋安『插』过去的细作, 等细作传来消息后,才知道李元昊反复无常,在辽国的挑拨下又不想议和了, 他暗地里命令盐州城的官兵拖住大宋使团, 阻止他们前往兴庆府。

王延龄把细作传来的条子猛拍到桌上,浑身散发着冷冽的气势:“岂有此理!提出议和的是他, 如今反悔的也是他,李元昊不想再议和,分明就是想要同我大宋再次兵戎相见!陈大人, 我们马上回去, 我要上书圣上,立即备战。”

陈世美肩负议和的重任,自然不能像王延龄那样随心所欲地口无遮拦。

他把纸条拿到油灯上点燃, 看着纸条慢慢地变黑扭曲, 最后烧成灰烬, 方不慌不忙地说:“王大人自从驻守西北, 许是受边疆彪悍的民风影响,脾气竟暴躁了许多。当今圣上是仁慈之君,之所以派遣使团前来议和,就是不想硝烟再起,不忍百姓再受战火荼毒。你我身为臣子,当尽心尽力地为圣上分忧解难才是,我们应尽量办好议和的差事,而不是总想着回去、让两国的关系继续交恶。”

王延龄的美目斜睨着他,冷笑道:“陈大人,李元昊不想见你,我倒是很想知道你如何能到兴庆府?我们现在被阻在这里,一旦他决定了不再议和,我们就是他手里的人质。我王延龄是绝不会落在他手中受辱的,也绝不会任人宰割,到时我的反抗只怕会牵连陈大人你,所以请陈大人快些拿个主意,趁李元昊还在犹豫时,我们还有机会脱身回国。”

陈世美何尝不知道使团面临的险境,现在李元昊是和是战的决心未下,趁现在两国休战期间,如果使团提出返回大宋,他一定不好阻拦。但一旦他下了再战的决定,使团就再也回不去了,到时他会杀了王延龄祭旗,再把他这个驸马身份的副宰相挟为人质,在阵前羞辱要挟大宋、以换取更大的利益。所以,使团现在马上离开是非常明智的做法。

可是,陈世美说什么都不会就这么徒劳无功地返回大宋,他『揉』了『揉』发疼的太阳『穴』,给众人分析着此时不能离开西夏的原因:“若我们现在回去,议和之事肯定会就此作罢,那李元昊在辽国的挑拨下,必定会再次攻宋。虽然西夏不足为惧,可别忘了我们最大的敌人是辽国,就怕我大宋全力以赴对付西夏时,辽国也趁机兴兵,我们不能把自己置于腹背受敌、四面楚歌的险境。相比于辽国,西夏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只想偏安一隅地从我大宋获取好处。那我们大宋只要多花费些物资钱财就可以稳住西夏并且拆散夏辽联盟的事儿,何必非要通过战争去解决?况且我们并没有战争必胜的绝对把握。所以,议和之事再难,我们也要进行下去。”

这些情况王延龄事先也都仔细地想过了,只不过他不像陈世美这么悲观,他坚持地认为只要统帅有足够的能力,只要边疆各部军队能够密切配合协调作战,只要大宋上下齐心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战争中去,以大宋雄厚的财力物力,足可以支持战争打很久,直至拖垮辽国和西夏的经济让它们永不崛起。

对于王延龄这种理想化的想法,陈世美嗤之以鼻地进行驳斥。

王延龄怒道:“正是因为有你这样畏惧战争、总想着用议和换取和平的人存在,才造成了如今周边各国都敢来欺负大宋的局面。”

陈世美针锋相对,毫不让步地说:“三场战役,一战不如一战,这已经足够说明了我大宋不敌于人。朝廷若不能从根子上改掉弊端,就算与西夏再战一百次,结果也还是输。我此时主张议和,就是为了尽快平息西北之『乱』,把革新之法贯彻下去,等十年八年之后,积蓄有生力量,意图再起。‘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对大宋最好的结果。”

就是因为此前的三次战役都打输了,王延龄不占理,所以在与陈世美的辩论中处处落下风,最后他一气之下,拂袖而走。

驿馆面积小,同住在一个院里,抬头不见低头见。每次砰面时,王延龄和陈世美都如同斗鸡一般,在回国与留下的问题上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

很快,不仅钦木查和利渥加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