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顾俨把几个指标摊给他看:“陈哥,市盈率已经200了,下跌概率远远大过上涨概率,这时候离场已经给客户赚了很多了。”

“可既然大家都觉得能上8000点,就会有源源不断钱进来,自然水涨船高。”

“A股开户数已经破一亿了,陈哥——中国13亿人口,城市人口不到四分之一,一般一家人开一个股票帐户就够了,老人孩子四五口人是一家,全国一共也就三亿个家庭;而开户数居然破了一亿——这不到三亿城里人就算按三口之家算,家家都开户也不过七八千万,就是说好多农民都进场了!陈哥,大盘这半年从3000点冲过5000点,该进来人已经都进来了。”

“是说,不会再涨了?”

“觉得跌可能性更大,而且跌起来肯定是一泻千里——3500点以上就是泡沫了,现在居然到了5500点——们没必要为了几百点而冒这么大风险恋战。”

老陈说不过他,半晌叹了口气道:“好吧,是专业人士,听。可是这几天还有几百万资金进来,一个个眼睛都红了,不买怎么跟他们解释?”

顾俨揉了揉太阳穴,他最怕跟人争执解释——伶牙俐齿洛瑾瑜一书成名,半年前去了电视台;没人再给他当新闻发言人——而几千万资金压力,既要保本,又要赚钱,顾俨已经快神经衰弱了,哪还有精力跟人做口舌之争?摆摆手道:“就照意思跟大家说吧。”

文华对投资事一知半解,老陈都说不清,她就更没主意了——好在一向信任顾俨,顾俨既然说股市风险太大,遂道:“老太太还有退休金,这么多钱也不知往哪里放好,她手头那二百万官司打完要还房贷用,劝她买点儿一年期国债,要不这二百万劝她做点保本理财产品?”

顾俨点了点头,三人又聊起林莉,一个外乡女子十来年赤手空拳挣下千万资产,也算是人中龙凤了,偏偏摊上这么一个父亲——贷款买房提高资金周转率是没错,可是林母本来是有一套房子,这一来却都变成了林莉遗产去法庭上分割!幸亏林莉结识了文华买了不少保险,要不然遇上这飞来横祸,给老母留下三百万房贷可怎么收拾?可见理财要有攻有守才能平衡!

老陈觉得这是个经典案例,回头又可以用在顾俨新书里;文华把钱退给老太太,说顾俨判断现在入市风险太大,不如做点儿保本理财——后来不到两个月股市一泻千里,从6000点一直跌破2000点,多少人给套在了里头;林莉一个同事父亲因为炒股直接犯了心脏病,老太太听人说起,越发对文华两口子信任有加。

17

17、(十六)成婚 。。。

蒋阿姨同事朋友都在陕西老家,她虽只剩下一个人,但手头有女儿留下几套房子几百万保险金,她老家亲戚自然都是笑脸相迎,盛情邀她回家过年——后来有人给她介绍老伴;也有人给她介绍一个蒋家族中远方侄儿,可以过继给她养老送终;总之富在深山有远亲,以后生活绝对不会寂寞。

蒋阿姨退休前在机关工作,也颇有见识,知道这是因为自己手头有钱,所以才人人趋奉;自己那能干女儿遇上事就给文华打电话,文华不光帮她办下来几百万保险金,还帮她请律师打官司,若非她老公有见识,自己那二百万投进股市只怕也就连一半都剩不下了——如今女儿不在了,也就把文华这干女儿当成倚靠,有了事宁肯跟她商量。

文华觉得钱能换来幸福比握在手里重要,老太太辛苦二十年一个人带大女儿,现在总算不愁吃穿了,退了休孤身一人,倒真不如找个知冷知热老伴,后半生也过得快活一点儿——她才五十多岁,在机关工作一辈子人也斯文——只要好好挑个投脾气,贫富倒不必在乎。

至于他娘家后辈子侄,要是看着成才也可以帮一点儿,实在不成才话也可以到孤儿院收养或捐助一些失学儿童——老太太年纪大了,文华不建议她手头拿太多钱,免得别人拿些项目哄她投资之类也不辩真假,把房贷都还了也不必急着卖,自己替她把房子租出去,每月几千块钱租金养老,细水长流持续不断,也省得有人惦记。

蒋阿姨深觉文华说得在理,文华她们定期去孤儿院做义工,老太太跟着车去了一次——看那位校长夫妇俩兢兢业业抚养几十个流浪儿,老太太大是感动,从此找到了精神寄托,拿出几万元帮着买煤买粮,修建校舍,自己也成了长期义工。

时间长了老太太渐渐也就想开了,后来官司虽有文华找律师尽量争取,判下来还是判了一套房子给前夫——她也不再上诉了,解冻资产还贷过户,让文华帮着打理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