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 (第2/4页)

龙虾端了上来,他伸手夹了一块龙虾,继续往下说:“你还记得吗?我曾经比较过已收到的威胁信件,认定是使用两部打字机打出来的。当时我曾想到一件事情,就是说,并不是同一个人使用两部打字机,而是有两个人在分别使用两部打字机。现在再去回忆,当时的想法当然是完全错误的,我所收到的信件都出自林田一人之手,之所以会出现两部打字机完全是偶然的情况。不过,同样偶然的是,我错误的判断反而让我提早发觉了真正的凶手。因为我很早就认定两个人中的一人是最初寄送威胁信件的人,另外一个人则是行凶的罪犯。但当时我并不知道里村千代子的事情,所以认定寄送威胁信件到我事务所的人,和寄送威胁信件做出5月1日警告的并非同一个人,始料未及的是,我的这个出发点居然是正确的。柯南·道尔在对‘奥斯卡·斯拉特事件’做出评论的时候曾说过:‘如果在开始时所做的调查是错误的,那么最终就几乎无法逮捕到真正的凶犯。’但这一次的事件却是极少数的例外之一。我们正要走入歧途之际,4月20日的事件发生了,就在这一起案件之后,我做出了如下的断论:一,4月20日的凶案和4月17日的凶案是同一人所为;二,凶手是个男性;三,凶手感觉到佐田康子只要活着就会给他带来危险;四,凶手一定是骏太郎熟悉的人;五,凶手绝对是那种杀人以后即便被人发现也不会被怀疑的人;六,从唱片诡计以及其他方面可以看出,凶手必定有着异乎寻常的智慧。”

7

“在经过了之前我所说的那些推理之后,我确信了上述的六点。但是,这里依然有着一个重大的疑问,就是,凶手到底是使用什么方法,才让康子那么坚定地选择不说出实情呢?对此我根本没有办法理解。但就在这个时候,早川辰吉出现了,并且很快就坦白自己在4月17日晚上见过康子。”

“对了,就是在早川辰吉被捕的那天,你就曾表示早川辰吉和佐田康子在17日那天肯定见过面,那不是信口猜测的吗?”

“当然不是。我早已认定康子在17日那天曾遇到过什么人,所以在听了早川辰吉的供述以后,立刻就知道康子所见到的人就是他。但这样一来,早川辰吉就不是那个凶手了。就是说,那天佐田康子除了遇见早川辰吉,肯定还遇到了另外一个人,那这个人又是谁呢?我当时首先想到的是伊达。但问题在于,伊达正男是怎样让康子那么坚定地保持沉默呢?这个问题我百思不得其解。更为重要的是,以伊达正男的头脑,是不足以想出像唱片诡计那样的事情的。当时,能够想出那么奇妙计策的人只有宽子、林田和我。所以,随后我就开始认为可能是宽子和伊达合谋,不过没有多久我就发现这是不可能的。可这样一来,可疑的人就只有林田了,只有他符合我前面所提到的六点。而且就在此时我想到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在20日晚上离开秋川家宅邸的时候,他提到了沾有泥土的拖鞋的事情。其实关于那双拖鞋,你是知道的,我完全是在无意之间发现的,那么,林田又是怎么知道的呢?这个时候我就发现,无论多么出色的犯罪天才,他的身上都必然存在着盲点。就如同那些推理小说的作者,因为自己对事实非常清楚,所以就怕读者也会知道,在写作的过程中反而轻易会不知不觉就把诡计最为重要的部分透漏出来。当我开始怀疑林田的时候,所有的问题也都就此解决了。要是康子和辰吉见面以后,康子又遇到了林田,以林田的能力,要康子不敢说出实情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如果是林田的话,只要看过骏三交给他的威胁信件,也就有办法自行模仿。17日下午骏三去找他的时候,他当然也就能产生将药物掉包这样的诡计。还有,如果是林田,很容易就能够察觉到秋川家的状态,并且利用这种状态遂行犯罪。但问题出现了,就在第二起命案发生的时候,他确实和贞子在二楼,这样一来他就有了完美的不在场证明。但是,在经过了详细的分析以后,谜底也很快就被揭开,就是说,为贞子确立不在场证明其实也就是为了他自己确立了不在场证明。那么,我就接着往下想,他是怎么让贞子也没有将事实说出呢?贞子又为什么对他充满信任呢?就在我对第二起命案做深入思考的时候,第一起命案中的很多细节再次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来。我终于明白,他所使用的方法,就是在早川辰吉的供述中,康子所提到的‘好在有一位亲切的人一直在保护着我’。我想你应该还能记起来,4月21日我在秋川家宅邸曾向贞子问道:‘除此以外,应该没有别的事情让你有所担心了吗?比如,应该没有人目击到伊达先生曾在宅邸的四周徘徊吧?’她急忙慌张地回答:‘那……当然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