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2/4页)

小口径自动步枪,居然十分的不习惯。

“哎呀我的妈,这枪怎么这么难握啊,能打仗么?”

“就是啊,瞄准这么高,觉得怪怪的,未来咱们居然用这种枪,是不是因为不打仗就觉得无所谓了?”

“八成是弊案吧,小齐同志可能不懂,以为装备了就是好的。”

“口径这么小,能有杀伤力吗?”

……

几个军代表议论纷纷,弄得齐一鸣脸色通红,因为他虽然是个军迷,但是对于特别懂行的部分并不明白,所以一句也反驳不出来。

最后还是廖怀仁看见这几个军代表弄得齐一鸣没有面子下不来台,才道:“这枪还是拿出去给专业人士评判,然后下放部队做一做试验,然后再决定用不用吧。”

几个军代表纷纷同意,这时候终于有个人说了句好话:“这枪的颜色倒是很漂亮。”

齐一鸣无力道:“那是化学复合成膜黑磷化处理。”

“哦哦,听起来很高深啊,果然是未来的武器!”

齐一鸣彻底放弃了吐槽。

第5章 英特纳雄奈尔就一定要实现

达里诺尔基地正在大兴土木,红警建筑固然不需要人动工,但是渐渐的达里诺尔这里需要有更多人居住的设施和场所。在这里驻守的部队已经增加到了一个团,因为锡林郭勒盟靠近蒙古国,而那里有着苏联人的重兵虎视眈眈,所以保护基地是第一要务,在这里必须建立可靠的防御。

另外因为涉及大量三十年中的重要技术和其他资料,一些研究机构只能就近设置。一群一群的工兵和建设人员陆续抵达了达里诺尔湖,他们带着工具,开着解放大卡,以饱满的精神赶赴到共和国需要他们的地方。

作为外围人员,他们无需知道那些看上去稀奇古怪的建筑物到底是做什么用的,惊叹这神奇而壮丽的庞大建筑的同时,沉重的使命感驱策着他们劲头十足在这冬天还没有完全过去的时候,贡献着自己的每一分每一毫。

他们修建的主要是营房一类的设施,供驻军居住。而大部分的研究人员都已经进入主基地中,奈何主基地大楼中实际上是没有客房这种东西的,所以他们就将简易的铁架折叠床带入,铺上并不厚实的褥子,就地歇息。好在主基地大楼具有完善的中央空调,非常暖和,大家过得还算比较舒服。

也换了一身军装的齐一鸣忍不住也走出了大楼,站在工地前,看着工兵和工人师傅们劳动。他在穿越前见过不少盖房子的活儿,那个时代的天朝经历着房地产的超规模开发,民工们纷纷进城,建起一座座高楼。直到自己穿越前夕,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已经让中央鼓足一切力量,非要把房价打下来。

不过今天,齐一鸣看着的这些人们,工作起来的样子,与三十年后的民工们完全不是一样的事情。

“你在这里做什么?老师刚才还在找你呢!”一个靓丽的倩影出现在齐一鸣的身边,她正是赵院士的女弟子,不久前齐一鸣才知道她的芳名,孙静女。

自从赵院士的曙光计划完全变味成红色警戒大建设之后,赵院士不得不停止了自己寻找平行位面的努力,而是投入到了一些关键的科学资料的整理上面。由于他本人就是一位跨学科集大成者的院士,还是知情人士,所以由他牵头进行这项工作最合适不过。

虽然齐一鸣教会了赵院士如何“上网”,不过还有相当多的问题赵院士会找齐一鸣帮着解决,从一些具体的技术问题,到下一阶段最重要的架设中国自己的万维网的超级计划,很多事情赵院士不会去找廖怀仁这些官僚们,而是找能够靠基地提供资源的齐一鸣。

齐一鸣对着孙静女微微一笑,道:“我喜欢这里,让人感觉特满足。”

孙静女皱皱眉头,道:“怎么,看人家干活,自己闲着,觉得特别满足?你这人怎么跟那些资本家一个德行。”

齐一鸣咧嘴笑了,摇着头道:“当然不是,其实说真的,我很想下去跟师傅们一起动手的。大家身上有一种气场,这种气场在我生活的年代已经丢得差不多了,虽然三十年后的国家更加富强,但是有些东西却失去了,挺可惜的。”

孙静女不明白齐一鸣在搞什么飞机,道:“你还挺诗人,伤春悲秋的。”这句话翻译成三十年后的话就是“你挺文青啊,装逼!”

齐一鸣没有解释,跟她道:“你听大家在说什么。”

虽然工具叮叮打打,各种劳动的声音很大,不过几个工人说话的动静还是能传到这边来。

“老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