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 (第2/4页)

会的普遍关注,以及董教总倾尽全力的支持和领导。没有董教总一次又一次地抗争,没有在极度拮据情况下妥善管理行政和呼吁社会进行捐助,马来西亚的华教根本不可能在夹缝中开出成一朵动人的花。

齐一鸣不考虑功利性的问题,但是董教总做出的历史性的功绩,就值得他肃然起敬了。而董教总几位代表人物的气节和风骨要比马华公会等政界人物、商界一些精英,来得漂亮得多。

如一手推动董教总成立的马来西亚华教之父林连玉先生就曾经说过:“我们必须以不惜牺牲来避免牺牲,以不免压迫来反抗压迫,然后我们的民族在马来亚求生存才有拨云雾而见青天的一日。”

今日齐一鸣之所为与林先生的名言,其实也是不谋而合。

在齐一鸣下榻的临时住所,齐一鸣会见了董教总的两位主席,都是在华社具有相当大影响力的人物,林晃昇和沈慕羽。

两位老人即便是见到一个来自中国的中央大员,也没有丝毫谄媚讨好的意思,只是保持矜持的礼貌,看来学者和教育家的风骨,比起政客的节操果然值钱得多。

两位华教老人也多少惊异于所谓中国大官的年轻程度,齐一鸣长得不算年轻,但也不算老,怎么看都是不到三十岁的样子,却有一身的沉稳和了不得的气度,见惯风雨的两位老人自然可以判断出,此子的确不是池中之物,即便是可能深有背景,但没有本事也不可能爬到高位的。

也让两位老人有些惊异的是,这位身份地位明显高一截的中国年轻大官,居然亲自给他们两个奉茶,做足了晚辈的姿态,这样的举动也让林晃昇和沈慕羽两人放松了一些。

“首先对于二位和二位所代表董教总为我华教殚精竭虑的努力和贡献,请让我表达十二万分的敬意和钦佩,我中华民族居世界寰宇五千年,文明自古而未曾断绝,昔日文明古国,独我中华一家,靠得就是两位先生这样为我族人计,为我文明忧的大贤、大德。”齐一鸣很是煽情地讲了一通,这话虽然有些矫揉造作,更有拍马屁之嫌,可自己的功绩能够被人认可,而且还是被“外人”认可,真的是值得骄傲的事情。

这番话中齐一鸣还埋了包袱,他强调出了一个“国族认同”的观念,也许你们跟我不是一个国家的,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讲一样的话,写一样的字,过一样的节,血缘相通,文化相同,能够减少他们的排斥之感。

沈慕羽摇摇头,丝毫不居功地道:“没有我们这样的老家伙做,也总有人会做的。不是我们是大贤、大德之人,这千百万同胞骨血之中,为了捍卫族权,捍卫文化的,不在少数。”

齐一鸣点点头道:“任何一个为了我们民族文化和传承贡献力量的人,都是可敬的。”

林晃昇心中有些奇怪,按理讲从中国来的人不应该这么热衷于谈民族文化的东西,在他的印象中,他们都应该是张口革命、闭口清洗的马教人士才对,可这姓齐的中国大官却表现得很有传统中国文官的味道,知礼温和中带有刚强之意。

沈慕羽也对齐一鸣感谢道:“这一次排华暴动受到控制,我华人受到保护,也全靠贵国贵军的援手,我这里也代表我们大马华人向你们表达谢意了。”

说到这里,沈慕羽话锋一转,道:“虽然如此问显得有些冒昧,更有些忘恩负义,但还是请齐先生告知我们大马华人同胞,暴动已经被镇压下去了,连政府都让你们赶到了新加坡,这个善后工作如何处理呢?”

听到沈慕羽如此问,林晃昇也紧紧地盯住齐一鸣,心中还有些紧张。

齐一鸣点点头,表示理解沈慕羽的顾虑,道:“我自然清楚,道理上我们pla是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的,但回归到民族感情和同胞意识上,在我国已经有了足够的力量之时,绝不可能坐视对我们同胞的压迫和欺凌。但另外一方面,马来西亚的种族对立是深植在骨子里的,马来人还没有进步到能够如美国一样,逐渐放弃种族主义的政策,而这样下去,排华事件仍旧会出现,对于华社、华教不利的政策也依旧会执行。”

听着齐一鸣这样说,两位老人也不由叹气,他们又何尝不知呢,可是国家就是这个样子,他们没有力量能够改变现状。林晃昇在进入八十年代后一心想要通过参与政治解决华教的危机,可是明显包括马华公会、民政党等一系列的政党,都无法完全信赖和依靠。

林晃昇不由道:“那齐先生你有什么建议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呢?”

齐一鸣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提议,而是道:“屡屡排华的原因在于马来西亚的政治是不平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