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 (第1/4页)

送到后台去赏赐她们。

而众多大臣更是目不转睛地送走她们的身影,而且久久地回不过神来。此后她们又一边出演了六七天,这才转到了开封府外的汴河之上挂牌,没有想到一时间应者如云。

而且基本上都是一些达官贵人,文流才子,京都名士,汴河边更是行人往来不绝,冠盖相属,车如流水马如龙。

此次秦淮班进京,一炮打响,红遍京都,不久之后就收购了一家勾栏院,改名为“春水流”,此后一直大盛于汴京中。

第一百四十章 国与家

蔡太师的寿辰提前三天开始热闹,之后又一连热闹了数天,大摆流水席,朝中文武百官,每日是朝之后,纷纷赶来听曲品茶,不亦乐乎。最后一天,外面那一条大街上的数百桌流水席,却是发放给普通市民的,任何人都可以前来入席就坐,坐下就吃,吃了即走。

而且,外面的戏台也仍然演出了十天左右,不过禁军和差役已经撤走了,让普通市民可以自由出入前来欣赏戏曲了。

这一天的流水席从早上日头未出就开始了,一直到深夜月亮升上半空了还没有结束,轮流前来入主席的市民达到了十万人次。

当然,这些天来赵宸也是在蔡府中渡过的,以他的身份当然是可以自由出入蔡府的每一个角落,包括内院外院了。

这一次,他的舅舅蔡攸也回京来了,并且得蒙圣上恩准,以后就留在朝上任职,躬亲二老以尽孝道了。

不过,赵宸却在欣喜之余有着深深的担忧,虽然蔡京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奸臣,但是现在却成了自己的外公,这是他改变不了的。

而且他在朝外和汴京城里,到处听到一些街头巷尾的议论,说是蔡太师专门权误国,排斥异已,谋取私利,任人唯亲。

蔡太师寿过了十多天后,赵宸再次和母亲回到蔡府中小聚,而蔡京非常高兴地将赵宸叫到了书房里,叫他练字给自己看。

“这可是个好机会,看看能不能劝劝外公。”

赵宸心中想着,于是提笔在宣纸上大书了两个字,一为“国”,一为“家”,然后就停止不写了。

“不错,笔力已经颇具火侯,再练过几年当能以假乱真了。”蔡太师非常欣慰地评点着赵宸的字。

“外公,我想问你一些问题。”

“哦,有什么问题呀?”

“就是这国与家,不知道此二字有何深的含义呢?”

“国与家,国是天子之家,天子之家即是国;至于我们为臣子的,自家是小家,国才是大家。”

“外公说得非常有道理,那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国与家的关系呢?”

“普通人只有家的观念,因此一切为了家;而当权者则须先顾及国,然后再是家吧。”

“那外公的意思是不是说先有国,后有家;而如果国之不存了,那么家也不在了呢?还有范文正公曾经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不是也是说要先为国,然后才能为了家呢?”

“呵呵,你小孩子家家的,怎么会想到这些?不要说你,恐怕就是那些为官一辈子的人,也有许多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吧。”

“是呀,但是这也是许多为人臣子的人遗臭万年的原因,他们眼中没有国,只有家,所以所作所为根本不顾及国之根本,而是想方设法为了个人的私利,满足个人的欲望,因此最终难有善果。有一句话叫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大宋虽然目前看起来没有什么,一派歌舞升平,但是实际上却是祸根深种,将来定会祸害无穷呀。”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蔡太师不语,默默地念起了这两句话,似乎有所动容地望向赵宸,发现后者的注意力早就转移到了旁边和其他事情上了。

“这孩子,难道是故意来试探我的不成?”蔡太师心中想着,顿时有些不安了起来,“宸儿,这些话是谁教你的?”

“是我自己从书上读来的,觉得非常有道理呀。自古以来有过多少朝代,又有过多少君臣。凡是那些亡国灭族的朝代,大多有一个最为基本的规律,那就是君不君,臣不臣。为君的不顾天下百姓,为臣的眼中只有自己的私利,结果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君不君,臣不臣。”

蔡京听了,竟然骇然出了一身冷汗,想不到一个孩子竟然能够看书看出这么深刻的道理来,让他也动容了起来。

“外公,我是一个小孩子,还不懂得什么道理,但是却知道一点,那就是一群孩子在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