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 (第2/4页)

先问:“驸马要搬到何处?”

原本是元老太爷占了西路,元俊卿占东路,现在都要搬,就不知道元俊卿被安排到何处。

贾氏见苏锦秋对元老太爷的威胁完全不当事,脸色更难看,好一会才道:“驸马带着儿女们搬到了东北院前头一所大院里。”

那是一所两路并排三进的大院落,南边是原先正房的后罩楼,北边是东北院,西边是后花园。那是新建的大院,房舍是新的,家俱也是新的,地势也不错,地方也宽敞。

要是让她搬到那里去,她也没那么大的怨气。结果元俊卿占了,元老太爷也试图跟他换地方,元俊卿的理由更充份,他的孩子太多了,若是没有那么大地方根本就住不下,总不能让儿子和女儿混住一个院子吧。倒是元老太爷这边人少,只有元俊禧一个,两进院子正好能住的开。

苏锦秋更明白了,道:“原来如此安排的。”

看来元老太爷在公主府不是一般的不被待见,这么明摆着整他。只是因为元老太爷不靠谱吗?或者贾氏故意挑事?看贾氏的智商也没那么低,继子连老爷子都看不起了,她也摆不起继母的谱。

又或者有其他不足为人道的原由?

贾氏看苏锦秋如此云淡风清,心里早急了,义正言辞的道:“老太爷是长辈,王爷再是王爷,难道他能不认自己的亲爷爷?”

还有元俊卿,好像当了驸马就能不认亲爹,不但对她这个继母冷嘲热讽的,现在连带着元老太爷也越发的不放在眼里。就连魏姨娘也越来越放肆,经常故意找她的麻烦,跟她吵架。她己经很忍耐了,结果仍然挡不住口舌。

苏锦秋看一眼贾氏,答非所问的道:“王爷赏给老太太的那个玉枕,是番国进贡来的,最是安神。不知道老太太用过没有,晚上睡不着时,枕着它定然能安然入睡。”

孙子给爷爷东西用赏赐两个字,都到这份上了,还讲什么家礼。据说贾氏出身不高,看来所言非虚,对于朝廷的某些信号不只是反应迟钝,而是完全没有明白。

元凤姓元,但元家的人不能跟他讲家法,皇帝太子定下来的规矩。

贾氏顿时怔住了,太监送东西过来时,她就觉得太监的话不太对。现在苏锦秋当着她的面直说出来,她顿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但又觉得很不可思议,这……这算是怎么回事,元凤不算是元家的子孙吗?

苏锦秋无意再说,只是道:“王爷如此安排自有王爷的用意,俯身听令即可,何须致疑。”

“那我……就要住进东北小院去?”贾氏脸上不可思议和失落并存,让她显得很茫然,再次道:“老太爷是王爷的亲爷爷,怎么也得……”

王府那么大,好歹分出一所像样的院落来,两进小院要如何住人。真住到那里去了,那就是个等死之地,她还能做什么,还能做什么……

“老太爷年龄大了,暮年养静之所正是合适。”苏锦秋淡然说着。

她倒不觉得是元凤难为元老太爷,在元凤眼里,元老太爷根本就是透明人。他最多吩咐说,公主府前院他要用,原住居民搬哪里他根本就不会管,应该是元俊卿安排的,故意折腾元老太爷和贾氏。

对外说起,理由也是现成的,父亲老了要安享晚年,特意寻了一个安静的地方。高门大户里这也是常有的,常有暮年养静之所,把府里所有务都放下,没有任何烦尘俗事打扰。

话说至此,都不用苏锦秋说什么,魏公公马上出言提醒贾氏,王爷马上就要回来了,贾氏也该退下了。

“王妃……”贾氏心有不甘。

原本以为她这趟进来,好好跟苏锦秋讲一通大道理,怎么着也能把一个小姑娘哄住,再想办法说动元凤,总是一条可行之路。没想到苏锦秋这里她就说不进话,更不用说对元凤说什么。

难道她真的就这么住进小院里,陪着一个枯朽的老人,慢慢等死……

魏公公看贾氏不想走,便道:“老太太好没眼色,王妃累了,要休息了。”

“你……”贾氏怒火涌起,面如猪肝,身体都有些微微发抖。在苏锦秋碰钉子就算了,她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太监竟然敢这么说她,几乎把她的脸皮丢到地上踩。

苏锦秋实在不耐烦听,挥挥手对崔嬷嬷道:“嬷嬷送老太太出去吧。”

“是。”崔嬷嬷答应着,走向贾氏道:“王妃要休息,我送老太太出去。”

贾氏不由的抬头看着苏锦秋,心里又是怒又是悲又是嫉一嘴银牙几乎要咬碎。少女身姿,嫁得年少夫郎,青春得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