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部分 (第1/4页)

“二十五年了,老爷。”老人坐下,替范仲淹斟酒。

“一晃就是二十五年了啊。”一饮而尽,他没有丝毫犹豫。

“老爷,朝廷之中或许会有变化,如今李元昊称帝,大街小巷都在议论这件事情,老爷,您有什么看法?”老人伺候着范仲淹吃饭,替他夹菜,想转移范仲淹的注意力。

“称帝?他西夏小二居然敢如此狂放,自然我大宋必定不与认同。只不过到时候,双边交战,苦了的,还是这些普通百姓啊。”范仲淹指着客栈里来往的行人,刚刚那个老掌柜的话,他听得一清二楚。也只有经过战乱,多年之后再回忆的人,才会有如此感慨啊。

钟林这才发觉自己把事情越弄越糟糕,说这些话,无异于将范仲淹推向更忧愁的境地,可自己怎么就这么疏忽了呢?

“你不用自责。”范仲淹似乎是发觉了他带着内疚的表情,“这件事情,跟你没有任何关系,这本就是事实,谁也改变不了。但是天下既然不统一,那么战乱就是在所难免的了。”范仲淹神色严重地看着门口,想起当日在扬州,苏暮云所说的那番话。那个素不相识的的女子,跑来见自己,就为了替自己送行。这女子倒是刚烈,也不知道她说的那番话,究竟有何深意,难道是说的此刻?原本范仲淹对于苏暮云的那些话,并没有记挂在心上,只是认为那是人家姑娘为了安慰自己,才这么说的。可那个女子那般认真地叫自己一定要相信她,当时范仲淹就觉得,这个女子有几分奇怪。如今,突然发生这样的事情,范仲淹不得不想起那些话。

主仆二人相对无言,范仲淹拉他陪自己喝酒,钟林也不好推辞,两个人你一杯,我一杯,不知不觉便喝了一壶。

一个年轻的男子,急急忙忙地往客栈里跑,看衣着,老掌柜估摸着应该是一个仆人。

“掌柜的,我们家老爷可曾到你处喝酒?”男子着急地问着。

“你们家老爷啊。”老掌柜看着小伙子这般着急,却是不紧不慢地一个字一个字吐出来,“来了,就在最里面的那张桌子。”

“多谢了。”看着男子这般慌张的神色,老掌故估摸着大概朝廷又要启用范仲淹了吧。其实这个人,的确是个好官。被贬到这种地方,也真是浪费了人才。看来,这李元昊称帝,有好也有坏,好事多磨,坏事成双,呵呵,这一辈子,也就这么过了。老掌柜笑了笑,继续打着他的算盘。看尽这世间冷暖,人间祸福,他自知自己只愿意安安静静过一辈子,一家子衣食无忧,健健康康,便也满足了。

“老爷,哎呀老爷,赶紧醒醒。管家,管家,醒醒啊醒醒。”小仆人看到大醉的主仆二人,心中叫苦不迭,这可如何是好。

“怎么了,小子,慌慌张张的做什么?”范仲淹却是揉了揉眼睛,醉眼惺忪地看着他。

“老爷,赶紧回去,朝廷派人来,圣旨到了,您赶紧回去接旨啊。”

“圣旨?”范仲淹睁大双眼,难道说,那个女子所说,真的是这样?范仲淹这么想着,不禁觉得应该找到那个女子,好好讨教一番。

“钟林,结账,回府。”范仲淹立刻清醒地吩咐道。只是那老人哪里醒得过来,范仲淹大步走出去,那小仆人只好将钟林扶起,沉沉地压在自己肩上,到掌柜那里结了帐,吃力地走着回去。

范仲淹回到府中,一个老太监已经等在那里了。

“范大人,终于回来了?”满脸笑意,太监看着范仲淹还没有散尽的醉意,“范大人不必借酒浇愁了。我可是给大人带来了一剂良药。”

“公公说笑了。”范仲淹尴尬地笑笑。

“越州知府范仲淹接旨。”

范仲淹立即跪了下去,听候着自己命运的又一次波折。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越州知府范仲淹,兴建水利事业,教化百姓,替朕分忧。特召回京中,任大理寺丞,即可返京上任,钦此。”

“臣领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范仲淹口头领旨,心里却并不开心。这个官职,只是一个返京的借口,还是皇上就是这个意思?

“范大人,恭喜了。”老太监笑着,“大人最后收拾收拾,即可就启程。皇上还等着召见您呢。”

“有劳公公了,我这就去收拾,随公公一同反京。”范仲淹说罢,便命仆人将行李收拾好,即刻启程。

又见宿飞鸾

赶路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流云骑在马上,心里却思量着,如今转眼便是几个月过去了,她不能再这么等下去了,必须赶紧见到包拯,找到四老才好。流云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