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 (第1/4页)

幼清就让绿珠去将陈家退婚的事告诉了赵芫,绿珠回来回道:“赵小姐好像已经知道了,奴婢去的时候,她正收拾好,要出门的样子,奴婢留了心就和她身边的丫头打听了一句,才知道赵小姐是去陈家。”

赵芫心里肯定以为陈铃兰是因为她才退婚的,以她的性子肯定要去找陈铃兰问清楚的。

过了两天,幼清在房里做针线,绿珠就兴高采烈的回来和幼清道:“夏二奶奶又来了,小姐,您看会不会是给赵家提亲的?”

“夏二奶奶来了?”幼清也期待起来,“你偷偷去找春柳问问。”

绿珠应是而去,到了晚上她就知道了,夏二奶奶果然是得了赵家的托付来提亲的!

幼清高兴之余,又担心薛霭会不愿意,可薛霭那边是一点异常都没有,每日早出晚归作息正常,见到她也是笑着打招呼,没有半点不对劲的地方?

反倒是薛老太太找方氏过去先去闹了一通:“赵家门第虽比陈家好,可我瞧着赵家那丫头却不怎么样,这事你别不过脑子就答应,还是问问季行比较好侯门骄女。”她是觉得薛霭不会喜欢疯疯癫癫的姑娘家。

“娘。”方氏解释道,“老爷和我也不是那不开明,两桩婚事我都私下里问过季行的,就是因为那孩子没有反对,我才来和您商量的。”她听夏二奶奶说的时候也惊讶了半天,她还真没有往赵芫身上想过,一来赵芫的性子让她一直觉得是个没长大的孩子,二来,她也觉得赵芫太爱玩了,将来持家恐怕不易。

所以她就想问问薛霭的意思,没想到薛霭没有反对。

不但薛霭没有反对,薛镇扬也觉得合适,还说赵家家风正派,赵芫虽不似一般的大家闺秀,但也毫不逊色。

薛老太太惊讶的不得了:“季行是不是没见过赵家那丫头?你想办法让他见一见,也好心里有个数。那孩子太实诚了,只知道婚姻大事是父母之命,从来不敢擅自说出自己的主张,你且让他放心大胆的去选选。”

“见过。”方氏也不瞒老太太,“前段时间赵家丫头不是常来家中找幼清玩吗,她和季行也见过几次,我估摸着,大约就是因为见过,季行才会点头,娘,您让季行自己主张,可这京城里适龄的小姐虽不少,但和我们门当户对条件合适也没有几个。赵芫的性子虽有些张扬,可也是个懂事守礼的孩子,等成了亲肯定就沉静下来了。”更何况是赵家来提的亲,以赵夫人的性子,不定是下了多大的决定才托的夏二奶奶。

她断没有回绝的道理。

“京城没有,那就回泰和找,回临安找。”薛老太太固执的道,“总比娶个什么都不会的回来要好,将来这家里的中馈,府外的铺子可都要她打理的,她若是做不了,到时候你找谁哭去。”有一个方氏这样的儿媳妇她已经受够了,那赵芫还不如方氏,毕竟方氏很乖巧听话,赵芫是肯定最不到的。

方氏解释了半天,薛老太太是一口咬定赵芫配不上薛霭,方氏无奈只得薛镇扬回来说这件事。

薛镇扬晚上果然去劝了薛老太太,此后薛老太太也没有再闹着说反对。

两家人一来二去的商量着亲事,幼清和赵芫也没有再说,直到过了七月,幼清就听陆妈妈说,婚事要定下来了,幼清高兴的写信给赵芫,第二日赵芫就带信给她。

赵芫的信中,讲了那天她去车陈府找陈铃兰的事情,她以为陈铃兰是因为她的缘故,才要退亲的,没有想到陈铃兰告诉她,这件事根本和她无关,是陈铃兰自己不满意,想要找个一心一意待她好的,哪怕门第出身差点都没有关系!

赵芫追问了许久,陈铃兰都是这个回答,赵芫这才信了,回家辗转想了一夜,第二天她就避开赵夫人,和赵大人说了薛陈两家的事,又说起她的心意来,没想到父亲不但没有责骂她,还赞她有胆有识,勇气可嘉,回去就和赵夫人说了这话,她不知道赵大人如何和赵夫人说的,反正第二天赵夫人让赵芫在祠堂跪了一天,她自己则去了夏府。

赵芫心里依旧忐忑不安,和幼清道:“你表哥那里能不能帮我问问,他会不会怪我将他的婚事搅乱了,是不是不愿意和我成亲,若他不愿意她也不会死皮赖脸的粘着不放,就像陈铃兰说的,有时候退一步,对自己对别人都是好事。”

幼清看完信心里感动,提笔给赵芫回信:“这件事姑母是问过表哥的意思,表哥当时虽没有点头,却也没有反对。以他的性子,大约就是认同了,可想让他再多些反应那是也不可能的,他的性子也只会这样了云舞倾城。”

赵芫收到信时长长的松了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