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1/4页)

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哎,你小小年纪,怎么会有如许感慨?”

吴节:“大人误解晚生的意思了,晚生这一句的意思是,所谓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并不是让世人醉生梦死,得过且过。而是说,这人生虽短,却也有很多欢乐和有意义的东西值得珍惜。”

杨宗之笑着插嘴:“读一篇文章,字句尚在其次,得看通篇气韵。”

林知府省悟:“我倒是想差了,一篇文章,首重气韵,其次是形,最后才是字句文笔。吴节这文通篇都是潇洒欢娱,哪里颓丧失落了?”

看着安静从容坐在面前的吴节,林知府心中感慨,这少年如此年轻,却又如此出色,是他所认识的人当中最有才华的一个。

难道这世上真有天才一说?

又下了一步棋,说了几句话,林知府突然想起一事:“今日的夜宴也甚是奇怪,平日间碰到这种文会,士子们一个个奋勇争先,怎么反相互谦让起来,让人看不明白。”

杨宗之笑道:“有大人从弟在,谁人敢造次?况且,马上就是府试了。”

“啊。如此说来,他们是……他们是……”知府气得脸都白了:“可是,今日在座位各为除了吴节,都有功名在身,府试早就过了。”

杨宗之淡淡道:“他们是早就过了府试一关,可谁家中没有几个读书人?”

不断林知府,连吴节都听明白了。

这年头,不是富贵人家,根本没那个财力去读书。很多时候,要供养一个读书人,都需举族之力。

虽然说科举一事无分高低贵贱,只要你有才华,就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可读书、科举实在太花钱,请私塾老师,去各地参加考试、文会,游学天下,甚至进京赶考,再多身家也经不起折腾。

所以,这时代的读书人,大多出身望族。

如今成都府的望族之中,谁家没几个读书人巴巴儿地指望着知府大人高抬贵手放他们归府试这关?

“这群斯文败类!”知府一巴掌拍在桌上:“吾家从弟林廷陈也是个不堪之人,当真可恶。他本也算是有几分才气的,可为了富贵,竟然……竟和陆府结亲……”

吴节心中好奇,看样子,林知府对他那个从弟好像不太感冒。

第五十五章二龙不相见

事关林知府的家事,外人也不好多问。

杨宗之本是一个正人君子,对这种事情没任何兴趣,吴节也不是一个八卦之人。

一时间,二人都闭上了嘴巴。

可林知府今天晚上好象有倾诉的欲望,一边下棋,一边苦笑着将自家事娓娓道来。

原来,林知府本是家族中的旁支。当年也是一个有才俊秀。无奈运气不好,中举人之后,一直过不了院试那关。过不了院试,就当不了进士,就进不了翰林院,也自然没什么好的前程。

所以,在蹉跎多年之后,林知府牙一咬,索性在以举人身份在吏部求了个从七品的县丞官职。后来又得机缘,得了锦衣卫指挥使陆炳的提携,这才做到知府一职。

当年,不管是科举,还是去吏部求官,家族都是花了血本的。

等到林知府做到正四品大官,也是时候报效本家。

恰好,陆炳家有个孙女尚未出阁,本家就动了心思,想攀上这门权阀,欲让直系子弟林廷陈娶陆家的孙女,就让林知府代为说项。

陆炳虽然是当朝第一权贵,可明朝世家大族,甚至皇亲国戚都有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只能与普通人家结亲。即便是皇帝的嫔妃,也只能从六品以下的官员家中选取。为的就是防止官员们相互通婚,结成一个庞大的利益团体。

所以,陆指挥使的孙女就算要嫁人,也不能嫁给朝中大员的子弟。可人家好歹也是海乃第一名门,总归不能太亏待自己。因此,选一个身家清白的读书人为孙女婿是最佳选择。

可惜,明朝读书人别的没有,就是有骨气。功名但从科场取,同权贵结亲,走捷径,是会被人看不起的。

可家族有命,林知府却不得不做。

当然陆家的身份毕竟是摆在那里的,也没直接答应,只说先见见面。

因为对这场婚事十分看重,林廷陈沿途都参加了不少文会,欲以才名打动陆指挥使,这才发生了锦江夜会那一出。

吴节听得吃了一惊,他也没想到林廷陈有这么大来头,竟然是锦衣卫指挥使陆炳的准孙女婿。

锦衣卫的厉害,任何对明朝历史有一定了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