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 (第2/4页)

的悲哀。她将手轻轻放上沈江节的肩头:“夫君不用着急,偌大一个沈府,岂会因为来了两个稚童就无你我立锥之地?再说夫君身为男子,又有功名在身,何患前程受阻呢?”

不料,沈江节却一把甩开了她的手:“你一介女流懂什么!你以为我是担心缺口饭吃?!我是咽不下这口气!我比他沈江夔差些什么?又比那两个尿泡种子差些什么?凭什么我就要给他们让道!”

成亲以来,谢仪姝第一次见沈江节发这么大火。尤其是他脸上的阴鸷之色,吓得谢仪姝心头一颤。她不敢再说话,退至一边,默默掉泪。

沈江节也不去安慰,而是抬脚出了门。他一定要让所有人看看,自己绝不是无用之人!他要这府里上上下下都向自己折服!

——————

朱于赋如愿以偿,当上三司使。户部副使闫大人气得一连好几日没睡好觉。从副使到正使,看着只有半步之遥。这半步走十年都未必走得到。

闫大人年纪与朱大人相当。想熬死朱大人自己再上的可能性比较小了。看来以后都得在朱大人手底下办事了。

为了留好退路,往后部里好见面,朱大人的宴席上,闫大人还是带着礼去了。

这是一次小范围的聚会,来的都是朝中权贵。既为权贵,都是混得有些年头,攒了不少资历的。难免花白了胡子或者两鬓。即便有些年轻有为的,如陶谨之流,头发还很茂盛,牙齿也还建康,但脸上也有了沧桑。

在这群人里,沈江节鲜嫩得就像刚冒头的嫩芽。

他虽然经常自恃国舅身份,往来一些达官显贵的宴席。但是头一回同时面对如此多的显贵,气场一下就焉了。连“国舅”两个字听在耳里都似有些别扭。

还好,他带来的礼是当日成亲之时沈江蓠亲赏的。东西贵重就不说了,关键是皇后所赐,说出来好听。

把朱大人乐得喜笑颜开。

几杯酒之后,朱大人便私底下与陶谨说,想将沈江节调来三司省。沈江节并不是一个能力极为突出的人,在大理寺也是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的。

既然他二人交好,何不做这顺水人情?陶谨立刻拱了拱手:“得朱大人青眼,陶某即便再不舍得也要忍痛割贤。”陶谨能到今天这个位置,当然不只是因为严谨和仔细。短短一句话,卖了朱大人的人情,又捧了沈江节。

过了两日,朱大人才将此话告诉给沈江节。不仅将他调至三司省,还升了官阶,委了差事。

“部里要派人去全国巡查盐铁。调你来主要就是为了这事。南边富庶,你就去巡南边几州。”

沈江节几乎被这从天而降的馅饼砸昏了头,点头不住,又连连说道:“多谢大人抬爱。大人知遇之恩,江节粉身碎骨亦难以为报。”

“你我之间,不说这些。”朱大人很是慈祥地笑了笑:“你虽不在我门下,但我一直待你比门生更亲近。你我两家又是世交,说是子侄辈亦不为过。”

沈江节心花都开了,连忙说:“大人有什么缺的,或者部里有需要的,下官一总带了回来。”

朱大人却正了脸色到:“快不必如此!若是为了私利,老夫也不坐这位置了。”

沈江节略有些尴尬,正想解释,只听朱大人又说道:“老夫在此位置,不仅是要为陛下解忧,为苍生谋福利,亦是要为满朝同僚打算。陛下已经下令降低工商之税。国库收入必将大减。盐铁向来是税收之重,你此去,务必厘清盐铁账目,不可使一人偷漏。”

“是,属下明白。”

“对了,部里的李主事是从南边调来的,对于盐铁政务十分熟悉。你带他一起去,于你必然大有助益。”

沈江节领命而去。

李主事出发前又特地讨了朱大人的意思。两人不是在部里见的面,而是在朱大人府邸的偏厅。

李主事来过多次,也算熟悉了。

“盐务你比老夫还熟,就没什么要交代的了。只是这回不进部里的库,你另计一本帐。还有铁,报个产出降低什么的。走水路另运回京城来。一定不可使第三人知道。”

“下官明白。”

“还有,那沈江节到底是皇后的弟弟,打出他的名号好办事,就是收银子也得多收些。万一出了什么问题都推往他身上就是了。”

说完话,朱大人只送到门边就进来了。他走回桌案边,笔走龙蛇,写满了一页纸。小心折放好,唤了心腹跟班的过来:“你知道送去哪里的。”

那人也不多话,只点了点头:“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