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部分 (第1/4页)

作为一个当了近十年的储君,武逸可以说时时刻刻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既怕失了圣心被废,又要提防着下面的兄弟陷害。

所以,他几乎是近乎苛刻的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绝不肯在人前露出半分破绽。

所幸的是,他的努力没有白费。朝中大臣们虽觉自己似乎有些懦弱,但单以这点来说,却远不足以成为废储的理由。

更何况,当朝首相顾彦之还是坚定的站在他这一边。顾彦之在朝中经营多年,其下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势力极大。只要他在一日,旁人就别想轻易的对付他。

只是,这些年来,顾彦之年岁渐大,朝中已渐渐有声音发出,要副相李普上位。

李普其人一向低调的很,本来大周官制,尚书左右丞共担国事,既相互扶助,又是相互牵扯,以求达到一种平衡。

但是李普在登上左丞之位后,却并未有过丝毫的争权夺利之举。仍然似以前一样,事事都以顾彦之马首是瞻。

朝中大臣久而久之,便传出了相父相子的说法。意思便是讥讽李普毫无主见,这个尚书左丞有跟没有都一样。

可以说,这些年来,包括武逸在内,大家几乎都自动将李普这个人忽视不见。

可是奇怪的是,崇圣帝明明也知道这种情况,却依然毫无作为,颇有放任自流的意思。

朝臣们私下里议论起来,最终也是以,这是皇上顾念昔日情分,厚待从龙之臣结论。

可就是这个默默无闻,几乎被人遗忘的李普,如果一旦真的顾彦之告老,那么顺接首相之位的,则必然是他。

如果此人一旦上位,自己多年经营便又要多费一番手脚。毕竟,这个世道人心逐利,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道理放在朝堂的大臣们之间,也是一个样。

顾彦之下去了,用不了多久,那班门生便会迅速向新的上位者靠拢。趋利避凶,各为前程,这便是最真实,也是最残酷的生存法则。

武逸又叹了口气,收回远望的眼神,将手伸出窗外,感受着刚刚飘落的毛毛细雨的凉意,心思却又回到蜀中这方面来。

此次原礼赴蜀,究竟是圣意□□呢,还是有人在发力呢?

第319章:岳陵如何(2)

想起那日在朝堂上,与燕王的短暂交锋,武逸眼睛不由眯了眯,一抹极阴寒的光芒一闪而逝。

蜀中绝不能出乱子!他抿了抿嘴唇,手掌不由自主的攥了起来。

当日江南也好,冀州也罢,越乱他越是开心。只因若是一直太平无事的,他这个太平太子,又怎么跟领兵独挡北疆的燕王的功绩相比?

一旦任由这种差距拉大,怕是终有一日,那不敢言之事便要成为现实了。

可是,蜀中却不能乱。

因为那是他最要害的根本之地。

这些年来,人人都以为那是蜀王的领地,蜀王又是燕王一母同胞的亲弟弟,蜀中便也等同于是燕王的。

但他却偏偏剑走偏锋,硬生生在敌人腹地中建立起自己的根基。为此,他不知花费了多少心力物力。可以说,几乎所有的财产都投入到了那边,这才有了今日这般景象。

“岳陵……岳陵……”

他不由的低声念着这个名字,眼中神色复杂,犹豫不决。

身后忽然传来门声响动,他悚然一惊,霍然转身看去。却见一个黄衣女子袅袅走了进来。

待到走近,袅袅敛衽一礼,轻声道:“殿下,臣妾听闻殿下近日食欲不振,特地让下人煮了些栗子羹来。这东西最是养人,近来天气又湿寒,喝些羹汤也好去去寒意。”

武逸面上神色渐渐缓和下来,目光在她身上一转,这才淡淡的道:“宋娣有心了,便让人呈上来吧,且让在那儿,孤待会儿自会食用。”

原来这女子正是当今太子妃宋娣。

此刻闻听武逸之言,眼中不由闪过一抹失望,但却借着低头的功夫,极好的掩饰过去。

轻轻点头应了,微一迟疑,才试探着道:“方才……方才,臣妾听闻有琴声,可是殿下在操琴?”

武逸抬眼看了她一眼,自顾转身走到案子前,伸手在断了弦的残琴上一拨,发出一串儿的脆音,这才淡然道:“正是。不过实在扫兴,这琴弦许是久了,竟而半途而断,终是未能尽兴一曲。”

宋娣默默点点头,想了想,终是鼓起勇气,抬头道:“臣妾闻听殿下方才琴音中,似是隐有燥气,此当是殿下心中不静,故而如此。臣妾妄言,殿下何不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