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 (第1/4页)

盔甲相比,眼前的这幅又轻便了许多,至少没有那恐怖的面罩。

在秦雨山的帮主下,韩旭穿上了那副玄甲,更令他吃惊的是这玄甲也不知道是何种材质所做,坚硬而不闲累赘,重量更是比想象中轻得多。

“不错,虽然看上去显得大了点,但却也合适。”秦雨山拍着韩旭的肩膀,微微一笑道。

从他复杂的眼中,韩旭看到了惊讶,欣慰,不舍,甚至还有点羡慕。于是,挣扎着欲赶紧脱下来,能让秦雨山留恋的东西可不多了。

秦雨山一把按住韩旭,叹道:“穿着吧,也许你留在赵将军的身边,亲自上阵的机会不多,但战场上瞬息万变,这幅玄甲防护还算周到。留着在里,只会让埋没了它,而我能穿上它的机会也许再也没有了。”

韩旭心中大动,转身跪了下来,对着秦家诸位先祖的牌匾,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响头,即使盔甲在身,依然挡不住他那跪到底的动作。

而他没发现的是,在他跪下之后,身后的秦雨山早已虎目含泪。

第112章 那年的驿站叫陈桥(上)

皇城宣德门外。

天空万里无云,凌烈的寒风肆意呼啸不休。

广场上黑压压的一片,数万禁军集结于此。刀枪如林,旌旗招展,人如虎马如龙。

然而即便如此,依然寂静无声。从将军到都校,从都尉到士卒,一个个面色坚毅,高昂着头颅。这就是大周的禁军,当前天下最无敌的军队。从人数上来看,他们比不上南唐那动辄数十万的大军,从骑兵马匹来看,也比不上辽国摇一摇身,十多万的北方铁骑。但就是眼前的这支禁军,他们往往不断创造着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绩。骄兵悍将,自有其傲然于世的道理。

小皇帝在范质,王溥以及魏仁浦的陪同下来到广场前的点将台上。面对如此的仗势,不禁哑然失声,他未发一言,战战兢兢的靠在范质的身上,若不是范质扶拽着,估计他早已尿遁。

范质暗自摇头,不得已只能扶着小皇帝,上前一步。慷慨道:“军情似火,诸位将士即刻出征。待击退辽国铁骑,归朝之日圣上在于此,与诸位将士痛饮庆功。”

此话一出,并未见到期待中的万众高呼,惊天动地的场景。

范质尴尬的看了眼身边不远处的那一身戎装,精光闪闪的赵匡胤。显然他自己并未经历过此场面,他毕竟乃文人出身,以往可都是先皇柴荣亲自出动。若不是当今圣上太小,他这位托孤大臣,也不会来此。

赵匡胤瞥见范质的神色,心下暗自摇头。随后一甩披风,上前几步,站到小皇帝身边。凌烈的目光从台前最先一排的数十位禁军高级将领,以及各大节度使身上掠过。然后微微抬头,目光远放,数万禁军映入眼底,那是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一张张渴望建功立业的面孔。放声道:“大周的勇士们,辽国铁骑寇边,犯我大周边境,欲占我大周国土,欺我大周儿女。在此国家危难之际,身为大周子民,理当挺身而出……保家卫国。击退契丹之时,就是朝廷论功行赏之日。大周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情激愤,振臂高呼。数万禁军的吼叫,响彻整个汴梁城。

“出发。”赵匡胤一声令下,禁军士兵有条不紊,缓缓而动。

范质望着身边那高大的身影,心中却莫名的一阵慌乱。赵匡胤在禁军,在大周军队中的威望实在是太高了。而起最后一句“大周万岁”,却不是“吾皇万岁”,这到底是他的口误,还是故意为之呢?

想到此,范质不由甩了甩头,想抛去脑袋中那骇人的想法。而且此时此刻,大军已经出发,挽回已经来不及了,只能期望自己那一闪而过的念头是个虚妄。

韩旭骑着小黑作为赵匡胤的亲卫,伴其左右,随其一同而行。长长的队伍沿着御街向南,出南门。汇合城外的各地牙军,也就是地方节度使带来的边军后,再转道向北。此时赵匡胤所率领的是中军主力,而慕容延钊昨日已经带着先锋部队出发了。

摸着胸前的护身符,韩旭摇头苦笑。因为这护身符有两个,一个是昨日去陈家茶馆见陈小娘的时候,她送的。听说还是大相国寺的那位胖住持开了光的,他捏着那用黄纸简简单单折成三角形的护身符,看了半天也没看出哪里闪光。

而另一个则是昨日赵芸特意去秦家大院送他的,更奇特的是这竟然是个桃木护身符。用吴师道的话来说,这玩意是用来驱鬼辟邪的,和上战场保平安屁关系都没有。不过,赵芸也不在乎,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