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 (第1/4页)

扬州府附近太小的话,我们可以多跑几个来回。”

“还是李老哥想得周到。”韩旭暗自擦了吧冷汗。这年头可不比其他,擅自大规模调动兵马,一道弹劾奏折到了皇帝处,他就得吃不了兜着走。

不过,李处耘竟然能同意这样的练兵倒是让韩旭对他刮目相看了,看样子李处耘倒也是不拘一格之人。

两人开始对淮扬军大练兵进行了系统的讨论。

韩旭数千年的历史眼光,提上一两点小建议,往往让李处耘茅塞顿开。

就比如让李处耘赞叹不已的那所谓的“海军陆战队”,最后在李处耘的更改下变成了“水陆协同作战”,他恨不得立马拿淮扬军马步军同淮扬军水军进行联合演练。

然而涉及到具体的战术,韩旭又基本是一窍不通,搞得李处耘莫名其妙。当然,李处耘最终还是会耐心的一点点的讲解,直到韩旭明白为止。

第290章 陌上花开,缓缓归

转眼间,冬去春来。

微暖的春风,吹绿了大江两岸。

运河两岸的杨柳抽出了嫩芽,大明寺的桃花朵朵开放,苏北平原绿油油一片,一副春意盎然的景象。

春天的扬州很美,美得让人向往,美得让人迷恋,彷佛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大江上,淮扬水军旗舰“定远”号三层楼船,这名字是韩大才子起的,至于为何会起这名字,当然是了纪念千年后的那‘亚洲第一舰’。

定远号楼顶,韩旭,李处耘,程淮秀三人眺望大江北岸。

随着程淮秀令旗挥下,数十首船只,满载着淮扬军士卒,快速的向着长江北岸冲去。

水手奋力的划着船桨,动作整齐划一,船只飞速的前行,眨眼睛的功夫,已靠近大江岸边。

此时,只见船只上的淮扬军弯弓搭箭,漫天的箭雨射向北岸,以稻草扎成的士兵瞬间被射成了马蜂窝。

“杀啊”,“杀啊”,“杀啊”……

船只靠岸,淮扬军纷纷登陆,朝着既定目标冲去。

……

“干得好,程统领。”李处耘笑道。

“李大人过誉了,这都是李大人和韩大人的主意好,水陆协同作战。”程淮秀恭说着,秀目却不时的朝着此刻正一脸严肃的韩旭瞥去。

“船只还是太少,不是每处的江岸都适合大船靠岸。而小船的弓箭手又不够,不足以威胁到对方的岸防军。”韩旭皱着眉头说道。

“是的,适合靠岸,而又能载较多人的平底船只太少。”程淮秀点了点头,轻叹道。

然而,此时李处耘却摇了摇头,呵呵笑道:“短短时间能有这样的效果已经不错了。看看那些原本见了水就害怕的北方士卒,现在个个都克服了晕船的恐惧。至于适合登陆的船只……”说到这,李处耘伸出一只手比划道:“别忘了我们是淮扬军,不是咱大宋的禁军,更是不是南唐的水军,咱们只有五千水军。”

说到南唐水军,众人心下不禁苦笑着摇了摇头。

自打建隆二年淮扬军大练兵开始,水军在江面上无数次的碰到对岸南唐的镇海军,甚至好几次韩旭亲临战舰,几乎和镇海军节度使南唐名将林仁肇面对面。

由于只是一江之隔,地处润州的镇海军居高临下,整个江面几乎看得一清二楚。从那时起,只要淮扬军水军出动操练,镇海军必定也出兵操练。

你出兵,我出兵;你操练你的,我操练我的;同处一个江面,却老死不相往来。

扬州,润州这段江面,一时之间热闹异常。这回可苦了江面行船的商贾,每每遇到两军对垒之状,不得不就地靠岸泊船,小心翼翼的以免引火烧身。万幸的是,无论是淮扬军还是镇海军都没有过激的动作,是以对往来的商贾来说,也算是有惊无险。

不过,原本两方各自心照不宣的默契,突然有一天被破坏了。

淮扬军和镇海军在江面对峙的消息同时传到了南唐国主李景和大宋皇帝赵匡胤的耳朵里。

赵匡胤听了之后,一笑置之。暗地里却让韩旭将对峙的状况,以及南唐水军的实力如实相报,不仅未对韩旭做出处罚,甚至还赏了千两银子,以资鼓励。

而李景可就不一样了,不仅派人带着银子去汴京向赵匡胤认错,更是提前进行了迁都,将南唐的都城从金陵迁到了还未彻底完工的南都洪州府。同时,将林仁肇从镇海军节度使迁为镇南军节度使。镇南军拱卫洪州府,看上去是升迁了半级,但事实上却是李景怕林仁肇惹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