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部分 (第1/4页)

让范质主持修史书?赵普脑袋秀逗了吧?

范质可是尚书省的宰相,主持整个朝廷政务。让他去修史,这不是让一国总理去写书嘛,这怎么可行。即便写书,那也要等到退休后,写个回忆录啥的!

等等,退休?

一想到此,韩旭顿时大骇,两眼死死的盯着赵普的后背,彷佛第一次认识赵普似的。

在场的都是聪明之人,只需一个念想,就能想到赵普的用意。除去了石守信等禁军高级将领之后,赵普又将改革之手,伸到了文官集团,伸到了文官第一人范质的身上。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赵匡胤黑着脸不说话,其他人更是一声不吭。

范质面色一变再变,气愤,悲哀,最后归为平静。

年过半百的老人,缓缓起身上前,此刻身子都显得佝偻了几分,跪地道:“老臣恳亲皇上由老臣主持修史。”

一旁的王溥面色激动,魏仁甫面色平静,但相同的是两人均未说话。

所有人的目光均投向了上首那个明黄色的身影,都在等待赵匡胤最后的决断。

赵匡胤皱眉不语。

……

长久的沉默后,赵匡胤终于站了起来,一字一顿道:“准……奏。”

等待是漫长的,但当等待的结果出来后,无论这个结果是“准”还是“不准”,众人心里均是暗自一叹,松了口气。

魏仁甫,王溥的“叹”,是确定了他们的将来,那是一种无力之叹,解脱之叹。

赵匡胤,赵普,苗训的“叹”,是一种从头开始,从新来过的叹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便是圣人也很难做到,因为他们都是局中人。

当然,无论是那种“叹”;无论是他们几个局中人,还是韩旭个这局外人。在所有人看来这都没有对错,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古以然。

……

赵匡胤失去了谈话的兴致,挥了挥手道:“苗爱卿,韩旭留下,其他都退下吧。”

“臣等告退。”众人纷纷起身离去。

在范质擦身而过之时,韩旭忍不住的小声说道:“老大人,编纂史书也不失为一件青史留名的好事,兴许多年后老大人和太史公齐名呢。”

话音一落,范质,魏仁甫,王溥三人同时双眼一亮。

对于这三位明白人来说,刚刚只是一时难以接受这个事实。或许过段时间,甚至出了皇城,他们就能想到编写史书的好处。但韩旭不忍心看到这三位老大人的悲叹,所以才忍不住的提醒了出来。

原本只是哀叹的三人,被韩旭这么一提醒,顿时来了精神。四朝元老,当官当到这份上,也确实没啥好追求的了。留名青史,不得不说是个巨大的诱惑,尤其在三位年过半百的人看来,没有比这样的事更能让他们兴奋的了。

范质掩饰不住眼中的喜色,连连点头笑道:“好,好,好。老朽多谢韩老弟提醒。”说着,又拍着胸脯豪气道:“《资治通鉴》老朽是编纂定了,有生之年能有此等兴事,老朽定然不负韩老弟所托”。

说罢,三位老大人仰天大笑出门而去。

文德殿内,赵匡胤看着韩旭,面色阴晴不定,良久后,脱口而出道:“你,很好。”……

第305章 吐血买卖

“多谢皇上夸奖。”韩旭笑呵呵的说道。

赵匡胤此时的脸色别提有多郁闷了,刚刚韩旭对范质说的话,虽说小声,可耳尖的他可是听打了。对于韩旭的表现,他颇为欣慰。若说对范质等三位老臣没有一丝的感念,那是不可能的,毕竟正是这三位老臣稳固了赵匡胤的地位,使得后周朝堂能稳稳的传到大宋的手中。

可就仅仅对韩旭说了句好话,没想到这小子就立刻借梯子上墙了。

赵匡胤实在搞不懂,自己一直在修养生性,努力的去做喜怒哀乐不行于色的帝王。经过一年多的变化,他做到了,但这也仅仅是对别人做到了。可这一套用在韩旭身上就特别的不灵,一见到韩旭,他不是喜就是怒。

这小子做的事能让人喜不自禁,却又能让人气得七窍生烟,难道他就不能安稳点?

不管怎么说,范质也算有了个好归宿,这让赵匡胤心里倒也安慰了几分,刚才那一丝对范质的愧疚,不一会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瞧着韩旭那副嬉皮笑脸,赵匡胤暗自摇了摇头,直接说道:“朕把话直说了吧,听说你搞了个‘活字印刷术’,这东西朕要了,你开个价吧!”

说出这样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