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部分 (第1/4页)

苗训赶紧出来解围道:“对,对,对,咱们还是赶紧上朝,别耽误了时辰。”

“郡王先行……”一人说道。

“那是,那是……”人群纷纷附和。

……

苗训接过刘三,推着韩旭往宫门而去。当然,韩旭哪能让工部侍郎为自己推轮椅,只不过拗不过苗训的执拗,无奈之下只能如此。于是,宣德门外出现了大宋立朝以来最奇怪的一幕,往日三三两两入宫的官员,此刻扎堆成窝,一窝蜂的涌向宣德门。

不远处,一俩华贵马车的帘子掀开一角,车内之人面无表情的看着这一幕。

“这帮朝臣实在太不知趣。”王继恩阴鸷的双眼寒光一闪而逝,冷哼道:“王爷,您可是亲王,而韩旭只是一个郡王而已。真不知这帮朝臣都是些什么眼光。”

赵光义不怒不喜,面无表情的看着群臣离开,直到全部消失在宣德门外,这才起身。在王继恩疑惑不解的目光中,留下一句“这样也好!”,旋即缓缓走下马车。……

第394章 同僚们,早晨(下)

此时的天下还未统一,作为开国皇帝,赵匡胤当然是异常的勤奋。晚上时常批阅折皱到深夜,而早上的早朝,若无特殊情况,均会按时召开。即便一时无法召开,事后也会召集大臣文德殿论政。

大宋禁军实行点卯,即卯时集合开始一天的训练。卯时事实上是一段时间,凡是能站上朝堂的公侯,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是以赵匡胤将事实上的早朝时间放在了辰时。

卯时两刻,距离早朝还有半个时辰,众大臣纷纷在垂拱殿稍作歇息。

垂拱殿内,大臣们互相问候,随手打着招呼,也有三五成群小声议事的,为即将开始的早朝议事拉拉人气和赞助。说白了,就像个菜市场,讨价还价。朝堂上的事也莫不过如此,这就是政治。

在争论与利益之间,不同的利益集团求得妥协与共存。因为他们是统治阶层,既得利益者,有共同的最高利益,那就是维持他们的统治。在这个最高的利益下,没有任何的事情是不可以妥协的,无非是取舍。至于争论争斗,那也是做给被统治者看的,倒霉的都是那些社会最低层之人。

韩旭乃垂拱殿的焦点,在被所有人轮流招呼过后,此刻他自己也有点口干舌燥,精神不振之感。于是,他和苗训坐到一边,小口啜着太监准备的茶水。

赵匡胤体恤手下官员,知道他们起得早,茶水点心还是备了不少。问题是,这早朝一开也不知什么时候结束,事情多了拖个一上午都有可能,是以朝臣们也都不太敢多喝,万一憋不住尿来个君前失仪就麻烦了。

正当韩旭和苗训有一搭没一搭,品着茶水聊着天的时候,垂拱殿门口走进三人。

此三人一入,垂拱殿内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全部投在此三人身上。

中间一人,年约二十四五。衣着华贵,面色白嫩,一对大眼,长得倒是眉清目秀。不过一副鼻孔朝天的样子,似乎看谁都不顺眼。

此人,韩旭倒不认识,但他身边的两人可是韩旭的老熟人,而且都是他的手下败将。

荆南节度使高继冲和武平节度使周保权。

高继冲举族来京,如今被封为武宁节度使。至于周保权,如今年仅十四岁,还是作为武平节度使被赵匡胤留在京城。

两个当年的地方诸侯,如今却乖乖的跟着那名鼻孔朝天的家伙身手,这倒让韩旭很是惊奇。因为在他的脑海了,就从来没有这人的印象,似乎从来就没见过此人。

似乎看出了韩旭的疑惑,苗训嘿嘿一笑,笑得相当的猥琐:“你猜那人是谁?”说着,见韩旭茫然的摇了摇头,不禁小声道:“他就是当年的南汉那位,如今我朝的恩赦侯。”

“刘鋹?”

韩旭大吃一惊,真是人不可貌相。

刘鋹一副高傲的富家公子模样,怎么看也不像是玩弄胡姬,**后宫之人啊!

苗训嘿嘿一笑,附耳道:“潘美入南汉,将他们满场的文武集合起来,这一看之下吓了一跳,里面大半都是被阉割的官员。你知道最后指挥南汉守城的人是谁吗?”

“谁?”韩旭楞道。

“竟然是刘鋹信任的一个女巫,叫什么樊胡子来着。也算是潘美运气,遇到这么个君主,有这样的君主在,南汉不亡国才怪。”

“老子总算见识了一个昏君!”韩旭自嘲一笑。在他所见识的君主当中,赵匡胤当然是明君,后周小皇帝柴宗训太小不算,南唐李煜碌碌无为倒也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