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2/4页)

后,长谷部言人和高井冬二只得带着几个日本兵离开了周口店。

此后,长谷部言人和高井冬二又在北平活动了一个多月,并到周口店去过好几次。但由于种种原因,对周口店始终没有正式发掘;对“北京人”下落一事,不知什么原因,也没再问过裴文中。而裴文中自从被日本人弄到周口店去了一趟回来之后,对“北京人”的命运又多了一份担心,一份牵挂。他想,日本人对“北京人”如此穷追不舍,照此下去,“北京人”有一天会不会落到日本人手上呢?但他一时又搞不清,那两个东洋“教授”下一步到底要干什么,他们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可以说,从1941年起,长谷部言人等日本人就始终没有放弃过对“北京人”的追查。大概到了1942年下半年,多年来踌躇满志、野心勃勃,而到头来却一无所获的长谷部言人才感到大所失望。在极度的沮丧和懊恼中,不得不返回了东京。

回到东京后的长谷部言人当即上书日本文部省,将在北平搜寻“北京人”一事作了详细汇报。长谷部言人的这份报告是这样写的:

文部省:

存放于协和医学院密室中的“北京人”化石头骨已被转移,目前只存有石器时代的工具和一些科学价值不大的动物骨骼化石标本。经初步调查,是美国人转移了“北京人”化石,因为他们已预料到日本皇军将占领北平协和医学院。如果我们的调查和估计无误,“北京人”化石应该还在中国的某一个地方藏匿着。目前,我们正在加紧搜查之中,只要尚有一线希望,我们决不放弃最后努力!同时,我们请求天皇命令华北驻屯军继续负责搜查“北京人”。

长谷部言人呈上

日本文部省接到长谷部言人的报告后,顿觉事关重大,当即便将此报告呈送日本裕仁天皇阅示。裕仁天皇这个双手沾满了中国人民鲜血的战争罪犯,按照大卫·伯格米尼(DavidBergamini)的说法,是“一个令人恐惧的战争首领。他不知疲倦,有奉献精神,细心、精明而有耐性。他继承了祖父的未竟事业,要将白人赶出亚洲”;但也有人说他是“一个文化生物家”,把对帝国的管理职责留给大臣和海军司令,而将全部精力贡献给蘑菇和小虫子似的海洋生物。不管外界对这位日本天皇作何评价,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裕仁天皇对古物———尤其是对中国的古董字画和各种文物总是贪得无厌,格外欣赏。因此,当他看完文部省送来的关于“北京人”的报告后,马上便作了如下批示:

令北支派遣军总司令部负责追查“北京人”。待查实后,从速运往日本帝国。

日本文部省迅速将天皇指令交与日本大本营陆军司令部,由陆军司令部向北支派遣军司令部转达了天皇的指令。

至此,长谷部言人结束了他在中国的历史使命,随后被日本文部省派往周口店继续“从事”古人类的“发掘”与“研究”。而他多年来在中国苦苦经营却最终没有完成的搜寻“北京人”的“宏大事业”,则将由日本“北支总部”的一名著名侦探来接替完成。

日本“北支总部”的这位著名侦探,叫锭者。

锭者是个小个子,平头短发,留着一撮日本武士惯有的小胡子,看上去既精干又老练,而且全身上下的每一个毛孔,似乎都透射着一股阴冷的杀气。据不少人回忆,第一次见到这个日本人时,给人留下的印象,就像在山间的夜晚突然撞见了一只饥饿的野狼!

因此,在日本同行的圈里,锭者享有“老狐狸”之称。

1942年底或1943年初的一个夜晚,带着一副宽边墨镜的锭者,从东京起程,然后在浓浓夜色的遮掩下,悄无声息地潜入了中国古都北平。

锭者潜入北平后,第一个找的人,就是裴文中,可运气不好,锭者第一次去裴文中家时,裴文中不在。

裴文中回家后,家里人对他说:“来了一个日本人,叫锭者,还留下了一张名片。让你明天不要出门,有很要紧的事情找你谈。”裴文中拿起那张烫金的名片,斜了一眼,便随手扔在一旁。他想,跑不了,肯定又是来追问“北京人”的。

第二天一早,锭者再次来到了裴文中家。锭者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一见裴文中,便显得十分的客气和热情。几句寒暄之后,锭者果然直截了当地说道:“我是‘北支总部’的侦探,奉军部最高命令,为找‘北京人’化石而来,希望能得到裴先生的鼎力相助。”

“遗憾,我对你很可能无力相助。”裴文中不卑不亢。

“我已经知道保险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