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 (第2/4页)

就继续投入到了他们的工作中。

“还真是敬业……”我看着一名白衣老者面无表情地从我旁边走过,就当我是空气一样,不禁又感叹道。

“呵呵。”弧一脸自豪地笑笑,随后又说道:“别停在这里打扰他们,我们继续往里边走。”

接着,我们三人便继续往里走。经过了几个到处都是房门的通道,最后停在了一座巨大的金属门前。弧示意我们往后退几步,接着他便走到一个柱子前,将左眼对准了柱子上的一个玻璃装置,居然是眼纹识别的密码锁。

过了一会,金属大门“滴”地响了一声,随后便慢慢打了开来。之后我便跟着弧和灰熊走了进去。

里面是一个很大的房间,房间中央有一个钢化玻璃的立方体罩子。房间旁边空无一物,所以我一进门就往中央的那个立方体罩子看过去,我一眼就发现了处在立方体罩子中的事物,那是一副巨大的骨架,可是当我仔细打量起那个骨架的时候,我顿时惊呆了……

那副生物骨架,整体由一条长长的脊椎骨连接着,首尾大约二十米长,感觉就像是一条巨大的蟒蛇的骨架。不过,接近骨架的头部处的肩胛骨和接近尾部处的骨盆,这两个地方,分别有一对带着尖利爪子的短小腿骨。再看头部,头骨整个看上去像是马类,但是它的颚部却很长,而且带有尖利的牙齿,头骨的后脑部位的左边,还有一支弯曲且表面带有环状起伏的骨头,似乎是这个生物的角,而它的右边,则是一个深坑,让人立刻就明白,那里原本应该也有一支同样对称的弯角。

看着这副骨架,我的脑海中立刻就出现了一个名词,“神龙!”

是的,这副骨架,怎么看都应该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龙”的骨架。中国从远古开始,就对传说中的这种神一般的生物做了最直观的描述:体长,有鳞,有角,有爪,能走,能飞,能游泳,能翻江倒海,吞风吐雾,兴云降雨。龙,对任何人来说都不会陌生,它代表的意义,远比传说要巨大得多,它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的图腾。不过,对于龙,我的认识就是它完全是传说中的一种存在,甚至是一种人们精神上的寄托,我丝毫都不会想到,这种东西居然确确实实是存在的。

“这……这是真的吗?”我说话开始语无伦次,弧给我带来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简直让我难以接受。

第三章 缺失的角

更新时间2009…10…29 18:31:31 字数:3180

“经过各方面的鉴定,以及根据它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推断,这是一副来自远古时期的骨架化石,我只能说是远古时期,因为这副骨架的独特性质,再加上各方面的限制,我们无法得知具体的时间。不过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副骨架没有经过任何人为的改造,是货真价实的古生物化石。”弧站在我的身后慢慢地说道。

“会不会是你们把它拼错了?”我问。历史上将骨架化石拼接错误,而导致人们误将某种已知的生物当做未知生物的例子数不胜数。关于龙的骨架,中国在2004年的时候,就有一位老人向Y市史志办献出自己珍藏了多年的骨头,那是五块不起眼的骨片,老人说它们是龙的骨头,四处查找之后,调查组果真找到70年前记载天降巨龙的报纸。1934年夏天,辽河北岸出现了一个谁也没有见过的庞然大物。他们排查出当年的目击者,而且获知很多龙的照片仍然存留民间。但几番努力后,调查小组始终没有找到那副骨架,不过骨架的图片后来由专家经过一系列的鉴定,最终确定为那是一副须鲸的骨架,只不过它下颚的骨头被当成角安在了头上了,所以我担心弧他们也会犯这样的错误。

“我曾经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也曾因此尝试过许多种拼接方法,但后来不得不承认,这种拼接才是最合理的。”弧说,同时他又补充道:“无论是专家还是电脑,所做出来的最完美的拼接方案都无一例外是这种拼法。“

“那会不会是不同的生物的骨头拼在了一起了,所以才变成了这个样子?”我又提出了一种可能,显然我还不太敢相信这是真的。

“我们花费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做了一百多项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这副骨架上的每一个零件都来自同一个生物个体。”弧继续不紧不慢地解释,却很强硬地否定了我的猜测。

这时,我也暗自嘲笑自己多此一问,弧第一次见到这个东西的时候,吃惊程度想必不会比我小多少。同理,对于这副骨架真实性的怀疑,自然也不会少于我。我提出的问题,弧自然想得到,甚至我想不到的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