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 (第1/4页)

此爱好公开杀人处刑,如此的喜好剥落国人的自尊,如此的视本国百姓如奴隶。不过你们大夏的史书,是怎么说匈奴的?”听见朝凤这样说,莫离突然也有一些好奇

唔。。。。。。朝凤的脑海中,突然冒出了长乐那绘声绘色,还连比带划的解说:“他们的身材矮而粗壮,头大而圆,阔脸,颧骨高,鼻翼宽,上胡须浓密,而领下仅有一小撮硬须,长长的耳垂上穿着孔,佩戴着一只耳环。厚厚的眉毛,杏眼,目光炯炯有神。身穿长齐小腿的、两边开叉的宽松长袍,腰上系有腰带,腰带两端都垂在前面,由于寒冷,袖子在手腕处收紧。一条短毛皮围在肩上,头戴皮帽。鞋是皮制的,宽大的裤子用一条皮带在踝部捆扎紧。弓箭袋系在腰带上,垂在左腿的前面,箭筒也系在腰带上横吊在腰背部,箭头朝着右边。”

那时,自己的第一感觉,就是御兽园中的那一只大马猴了。不过,这种话还是不要当真莫离的面讲吧。朝凤仔细的想了想,还是避重就轻的开口到:

“《史记?匈奴传下》中记载,匈奴人,在打败夙敌月氏人后,用月氏王的头盖骨作成了饮器,与车骑都尉韩昌、光禄大夫张猛“以老上单于所破月氏王头,为饮器者,共饮血盟”。并且会将敌人的头骨沿眉弓切开,取头盖部分,裹上兽皮,并镶上金属边缘作成饮酒器具,被猎杀者的身份越高,所制成的酒杯档次就越高,如果是有身份的人往往要镶上金边,甚至缀以宝石。此外,匈奴人的墓葬中都有大量的人牲,如葬礼上的牺牲。匈奴和大夏人殉葬很像,都是在首领的墓上,割开其妻子及随从们的喉咙。至于匈奴人,其人数达到上百或者上千之多。”

静静的听着朝凤的话,莫离思索了一番,才开口道:“这些事请,也不都是虚假的。我们的确是有猎头的习俗,在战争中砍下敌人的头颅,以及展示他们砍挂在马缰绳上的头皮,的确是荣誉的象征,也确实会将敌人的头颅,制作成饮酒的器具。不过殉葬并不会强制,而是自愿为主。”

“是吗,看来野史中所说的,倒也不是全然无用啊。”朝凤笑笑,然后像是想起什么一般的,看向莫离“对了,你可不要想岔开话题,对于这个法会,我可是一点都不知道了。若是错了,那就不是我看法会的热闹了,而是叫别人看了我的热闹。”

见到朝凤一脸气鼓鼓的表情,莫离也觉得十分有意思,便伸手,轻轻地在朝凤的头上摸了摸。又迅速在朝凤生气前,抽回手来“传昭大法会又称为莫朗钦波节,是匈奴最大的宗教节日。匈奴人信奉萨满教,五月于笼城祭天地、祖先、鬼神。匈奴每年有规定的日子举行集体的祭祀。虽然都是祭天,同时也有商讨国家大计、秋后感谢天神等任务。匈奴人对其祖宗的坟墓很为重视,不只相信祖宗死后有神灵,其他人死后也有神灵,也可以降吉凶。也相信人死后,需要享用金银衣裘以及女人。”

“这一点倒是和大夏一模一样嘛,看来人性果然是相通的,这活着的时候喜欢享受,死了,还是忘不了。”朝凤有些戏谑的笑了笑,冲着莫离挑了挑眉。话虽是开玩笑,可是匈奴和大夏的相似之处,却是实在的多。

匈奴人主要以狩猎、游牧及畜牧为主,依靠的畜牧主要有马、牛、羊三种,其中又以马最为重要。在饮食当中,肉、乳品尤为普遍,有时会食用鱼类。其生活地点常随着季节转移至其他地方。

匈奴人用畜衣作衣服,他们很早就制作裤子、长靴、长袍、尖帽或风帽,无论在行重或保暖方面,都很适应当地的生活。住的地方叫穹庐,是毡帐所制的帐幕,需以木条作柱梁。并使用各种陶器及金属器。叫人惊讶的是,匈奴人不仅有耕田产谷,还建有谷仓来藏谷。除在本部耕种外,在西域还有骑田。

同时匈奴人也十分重视商业交换,以牲畜去换取奢侈品。常与大夏人互市交易,并将大夏人物品,转买运到西域各国,并包括罗马帝国,在大夏对西域通道中断之时,尤为如此。

“我听说,匈奴每年三次集会的日期都不相同,《史记》说是正月、五月及秋季,《后汉书》为正月、五月及九月,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这样。毕竟刚刚我听你的口气,这法会似是个难得的东西,而且我之前的一年,却也没有见识过什么法会。”朝凤皱皱眉,有些疑惑的看着莫离。

面对朝凤的疑虑,莫离回答的倒是坦然:“大致上,正月的集会是个小集会,参加的人是匈奴诸长。五月的大会最富宗教色彩,参加的人数很多,主要是为祭其先祖、天地及鬼神。秋季的集会则是为秋天收成而感谢天神的集会。

关于集体祭祀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