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为此还有媒体专门采访了这次鄂省语文作文阅卷专家组的成员之一,也正是为王世子这篇文章写注释的中华师范大学的陈老教授。老教授面对媒体的回答也相当耿直。

“网上爆料没错,当时由四位教授组成的阅卷专家组有三位都给了这篇文章满分,就是因为我不满古文有如此功力的考生竟然选择理科,所以力排众议坚持扣掉了0。5分。但当时我可不知道这个小家伙竟然数学也这么厉害,竟然把所有大题都用了三种解法,理综更是考出了前所未有的满分,如果我早知道他的理科成绩同样如此优秀,或许就不会坚持在作文上扣这0。5分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华夏讲究一个凡事不能至极,盛极必衰!所以最后出个749。5分的成绩我并不认为比750分要差!现在高考已经过去了,分数也无法更改了,而且我也听说王世子已经确定了会被华清大学录取,现在计较这些也没有任何意义了!不过我希望这位王世子同学能够再接再厉,在华清大学中再续辉煌。当然我更希望未来有一天这个小家伙能来考我的博士生,我可以帮他申请免试,不过这估计是不可能的了!”

这段老教授的采访视屏发布到网络上后,短短一天内就被播放了二十多万次,到目前一周过去了,更是已经突破了百万次,仅次于三个王世子的专访视频。尤其是老教授在接受采访末端说出那番话时脸上难以掩饰的失望之色,更是让人们看的出这老教授对王世子那绝对是满满的真爱啊!所以他所说的一切自然应该是发自肺腑之言呢!

如此之多可供炒作的内容加在一起,王世子此时炙手可热的程度可想而知。关于他的新闻时不时的都能上个头条,毫不客气的说,这些天他的曝光率甚至超过了很多华夏一线的明星们。

但这还不是炒作的顶峰,真正被炒作最高峰的时候还是王世子的身世被万能的记者曝光,并发挥想象再经过一番艺术加工,呈现在大众面前之后!

“他是大山里的孤儿,无父无母,只有个爷爷守在身边,住在不足三十平米的危房之中,从来都吃不饱,穿不暖!艰辛的生活让他从小就要靠上山扒柴维持家用,即便缀学也从不放弃。在没有电的山里,利用月光跟古朴的煤油灯学习到深夜!感谢闫家村的老村长有一个在县城一中当校长的儿子,给这个山里的贫困少年提供了无数学习资料。再加上有个颇有文化的爷爷这才让他一天天成长起来。”

“而就在王世子走出大山开始高考的前夜悲剧发生了!孩子的爷爷因为山里地壳的突然变动加上本就住的危房,在即将能看到自己疼爱的孙子可以出人头地时,这位可敬的老人却永远闭上了双眼,甚至尸骨无存!”

“村里人按照这位可敬爷爷的遗愿,没有通知正在高考的王世子,而是等到高考后才由老村长赶到县城将王世子接回了闫家村,当然这也直接导致了王世子没能见到最亲的爷爷最后一面……”

040高考卷的终章(中)

这篇所谓的纪实新闻一出,当即便赚取了无数不知情的感性读者们的眼泪。更让王世子被评为了华夏二零一五最励志的人物,没有之一!

没法啊,这篇故事几乎集合了现在各种选秀节目所有催泪经历的元素啊!更符合所有励志元素啊!

留守孤儿,贫困家庭,悲惨身世,苦难童年,却从没有自暴自弃,相反却是每日秉烛夜读,发愤图强,自强不息,终于逆袭成功,金榜题名天下知!

当然这个故事中爷爷这个角色更是死得太是时候,也太符合剧情发展需要了!在高考时失去了唯一的亲人,爷爷临终前嘱咐村民千万不能通知正在高考的孩子,到最后没能见至亲之人最后一面的遗憾!

尼玛这整个故事随便截一小段,都足够吸引人们眼球,博得无数或同情或敬佩或感动地目光了,更何况王正宇还全特么占全了!

当然这些故事太多巧合自然也惹起了不少质疑的声音,认为这绝对不是真的!甚至有人专门找起了文章中的破绽,比如一个穷困山村的老村长怎么会有一个县城一中校长的儿子,又比如既然山里那么穷没饭吃,为什么接受记者采访的王世子在视频中看起来那么胖,等等!

关注跟质疑就代表着收视率,当王世子成为全国热炒的话题人物时,央视果断出手了。没错就在网络上关于这篇描述王世子身世文章的争论愈演愈烈时,央视果断联合鄂省卫视推出了一期特别节目《状元郎的身世之谜》。

摄制组以别山县一中为起点,开启了一段探寻王世子身世真相的探询之旅!摄制组先是在别山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