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部分 (第1/4页)

。经十三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这就是始皇帝所制传国玺。但是朝野也有一些有识之士怀疑它的真伪。靖康元年,金兵破汴梁,徽钦二帝被掠走,“传国玺”被金兵掠走,随后便销声匿迹了。

明朝弘治十三年,户县毛志学在泥河里得玉玺,由陕西巡抚熊羽中呈献孝宗皇帝。但当时明孝宗就认定这玉玺是假的。

清乾隆三年,高斌督河时献上了属员疏浚宝应河是所得玉玺。乾隆皇帝看着其古泽可爱,与《辍耕录》载蔡仲平本颇合。但他又认定这是好事者仿刻的,便收藏在大内,当作玩物。而且还留下了“夫秦玺煨烬,古人论之详矣。即使尚存,政、斯之物,何得与本朝传宝同贮?于义未当。”这样的评语。

可以说从后唐废帝李从珂到宋代徽钦二帝以后,所有出现的传国玺真假都存在着疑问。甚至后来连真正的传国玺是否和氏璧所刻,都成了疑问了。真正的传国玺如今在哪里?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雷涛看着这真假难辨的传国玉玺,说实话的确是吃不准。他随即问道:“戴先生,这传国玉玺历代都有假冒伪作,你又拿什么证明它是真的呢?”

戴博文迟疑了好一会儿才说道:“这是戴氏家族自崖山之后一直守护的秘密……”

接着他就讲述起戴家珍藏的这枚传国玉玺的来历来了。

崖山,在华夏人心中可以说是古代一次最惨烈的海战。南宋祥兴二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了一次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

这场战役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战争的最后结果是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南宋灭国时,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场面蔚为悲壮。此次战役之后,赵宋皇朝的陨落,汉民族第一次完全为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蒙元统一了华夏。

但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事件在当时惨烈的战役中曾经发生过,而且至今也没有记载到正史中去,甚至连野史都没人知道。

当时戴家的祖先就在崖山,当时作为张世杰部将的戴琮。在正史的记载中,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后,张世杰希望奉杨太后的名义再找宋朝赵氏后人为主,再图后举。但杨太后在听闻宋帝昺的死讯在后亦赴海自杀,张世杰将其葬在海边。不久张世杰在大风雨中不幸溺卒于平章山下。

但人们不知道当时张世杰在皇帝死后,依然想着找寻赵氏后人奉为主,再图后举的心理倚仗就是传国玉玺!

北宋徽钦二帝被金兵掳走,传说中传国玉玺也被掠走了。可在正史中却从来没有记载过金国皇帝得到过这枚玉玺。从那时起就出现了一个疑点。

玉玺去哪儿了?

事实上玉玺一直在宋室手中,高宗将其带到了江南。不过由于这枚玉玺虽然经十三位大学士鉴定是真的。但说它是假的这样的传言一直都没断过。而且高宗认为这枚玉玺不祥,虽然不舍得将其毁弃但也从来都是藏于深宫秘不示人。一直到崖山之战,南宋灭亡之时,这枚玉玺的存在都没有被人知道过。

张世杰就是凭着这枚玉玺,认为当年高宗南渡都能延续国祚,有着这枚受命于天的传国玺,宋室定能延续下去的。可惜,那只是他的一点自我心理安慰罢了。

“……后来我戴氏先祖就隐姓埋名在岭南定居了下来,我戴氏家族后来屡次遭难,但最终依然逢凶化吉也是靠着这枚传国玺的保佑。这东西是我戴氏家族继承人才能拥有的。前年我爷爷才传给我的。”戴博文讲述了他家族的一段历史,同时也让这枚传国玺从宋代又接续了其传奇经历的脉络。

如果照他所说,那这枚传国玉玺的确是真品无疑,至少也是从宋代传下来的宝贝。这东西的传承是在一个家族之中的,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只不过它到底是不是秦始皇的那枚,还很难说。

“雷先生,我也不瞒你。我们戴氏珠宝,马上要参加缅甸仰光公盘,这十亿是准备采购翡翠原石和翡翠明料的。我把这枚传国玉玺抵押给你,等到我缓过了这一段,我会拿六亿赎回。你看怎么样?”戴博文也不再遮着瞒着,索性把自己所面临的危局和盘托出。

雷涛思虑了一番之后,对他说道:“给我几天时间,我需要找人鉴定真伪。”

“五天,最多五天,行吗?”戴博文也是被逼的没办法了。他七天之后就要去仰光,要是拿不回这五亿,他可就要倒大霉了。

雷涛略想了想,点头答应了。回去之后,他立刻打电话给淳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