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老旧的楼 (第1/2页)

好书推荐: 从今天开始当纸片人

李长明目前所在的核污染治理策略研究中心的前身是一所国际顶尖的凝聚态物理研究院,该院至今保留了诸如最新代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技术的相关设备。所有这些设施现在都被转移到位于研究中心石林后面一栋不显眼的老旧建筑内。

晚上,当研究中心的灯光都暗淡下来以后,李长明悄然出现在这栋外表破落的楼房外。他背着一个背包,鼓囊囊的,里面是原本罗总的东西。

他首先要想办法进去。可环顾四周,正面是一扇金属结构的自动门禁大门,四周又没有类似窗户之类可以闯入的地方。

李长明观察了一番后,对如何进去依旧一筹莫展。

难道只能先回去,等想个正当理由再来使用这里的设备?李长明犹豫着,偏偏这时候听到有脚步声靠近,于是他暂时躲到了墙角里。

走过来的是研究中心的清洁员黄阿姨,只见她拿着一些仪器专用清洁工具。她径直去到旧楼的门边上,确认过脸部、指纹与刷卡后,三层的门就陆续打开了。

黄阿姨提着工具跨步进去,李长明这时候也赶紧跟了上去。

“黄阿姨,”李长明见自动门马上要关闭了,赶紧喊道。

黄阿姨听到有人喊她,于是跨了一步,探出身子张望。自动门感应到人体,回到打开的状态。

李长明趁机微笑着先走了进去,然后对黄阿姨说:

“阿姨,你现在是要进去打扫卫生?”

黄阿姨:“对,每个月我都要来这里打扫一次。”

李长明:“能换个时间吗?我们现在刚好有个项目要使用里面的设备。”

黄阿姨:“啊?这楼里面的设备好像有几年时间没人用过了。”

李长明:“是啊。你看前几天不是刚发生了大麻烦。”

李长明边说着便解开背包,拿出其中的包裹,指着说道:

“你看,这东西可从爆炸现场收集到的。我和罗总现在就要用这里的仪器来给这份特殊的样品分析分析。”

黄阿姨瞧了瞧包裹里面黑不溜秋的晶体盒子,又看了看包裹上的字样,收件人里确实是写着“罗天翔罗总工程师收”的字样。

黄阿姨:“这玩意我不懂。罗教授他人去哪了?”

李长明:“他还有事,估计还要耽误一段时间。这不就让我先过来了。我当时还跟他说,我没这里的权限。接着罗教授他就跟我说了,你猜他说了什么?”

黄阿姨:“说了啥啊?”

李长明:“他跟我说啊,你这个时候去的话刚刚好,咱所里面的黄大姐风雨雷打不动,每个月都能在这个点上准时维护咱的仪器设备。”

黄阿姨听了连连摆手咧嘴微笑。

“那成吧,反正这里也挺干净的,改天我再来做清洁。”

黄阿姨笑着就提起道具出门去了。李长明又拦住了她,好说歹说跟她索要了刚使用的身份卡,声称明天就还给她。

等到黄阿姨走了之后,李长明心虚地吁了口气。

他环视了楼内,没想到整栋看上去只有五层楼高的旧建筑,内部竟是另一番别样:足足有四层半楼高的全天窗可视化的塔式结构中央设备,四周林立着整齐规范的其他精密实验仪器,全息窗口和操作界面合理地分布在各设备之间,还有全自动化的各设备间传输通道,旋转自动扶梯盘旋在四、五层楼高的综合电气设备之间,看上去科幻且壮观。

他不禁感叹,里面完全就是一栋高标准的智能实验室!

李长明心满意足地观摩了一番这里的设备,便打算着手开始自己的研究项目了。他先把包裹里的一个全黑不透光正方体拿了出来,虽然不透光,它的外表却透着晶体的光泽。

连同黑体装置一同寄送过来的,还有一份详细介绍黑体装置使用注意事项的简短说明书、关于装置内部未知粒子的说明资料、和一封写有简洁祝福语的明信片。

当然这个明信片是写给罗总工程师的,李长明相信罗总或许已经收到了关于这份未知粒子的电子版材料,而且大概率也应该知道包裹会于今天送达。

但因为战争导致的不确定因素干扰,货品延迟是大概率会出现的。为此至少再等个一两天大概不会引起罗总注意。——换言之,李长明也只有这一两天的时间去做自己的事情。

彻底拆开包裹后,首先让李长感兴趣的是介绍黑体装置使用注意事项的简短说明书。从等同电饭煲大小和笨重的质量来看,显然这不是一种现代标准化的小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