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两类社会 (第1/2页)

好书推荐: 从今天开始当纸片人

2110年,刚升上初中的周正面临着他人生当中的第一次选择,这也是当代所有升学的孩子需要做出的第一个重要决定:

成为“福利人群”,或者选择继续深造,变成“自由人群”。这两类人的未来将进入截然不同的社会体系当中。

选择成为“福利人群”的人,他们将获得一个“守约公民证”,这个证件无关国度,是全人类社会所共同承认的。

拥有这类身份的公民,他们无需向社会缴纳任何费用,也不需要做出任何贡献,而以国家和城市为主体的政府将负责他们的日常一切支出,包括在约定框架内的所有限制次数和规模的娱乐性消费项目。

这种福利体系的前身是人类失业保障制度。

大约在半个世纪前,世界完全进入到自动化的智能社会时代,由此产生了大量无法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无业游民。

而自动化程度高的基础产业却日趋集中地掌握在越来越少数的人手上,社会有进一步沦为被权贵支配的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远见的人联合起来,经过几十年的斗争和角力,终于促成了这种保障缺乏创新能力的无业者们基础生活和活动的福利制度,即人类失业保障体制。

而后来在“人类基因改良计划”推出后,原本的失业保障体制被赋予了新的社会学意义:保障人类基因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由于新计划涉及到人类基因的改造,根据过往基因改造的经验,那些接受过基因改造的人类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会不可避免发生基因免疫灾难,进而导致变种基因人类的灭绝。

这绝对不是耸人听闻的事情。

事实上,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真相是:香蕉,已经在基因改良的道路上灭绝过二次了。

最近的一次灭绝是过去在市面上最常见的香蕉,一种原产自越南和C国的华蕉,也叫卡文迪许香蕉,在灭绝之前,它几乎垄断了全球的香蕉林种植和香蕉贸易市场。

可是,这种香蕉的普及也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在20世纪40年代之前,人们吃的却是一种香味和口感都更优质的香蕉,它叫大米七。

大米七原产自加勒比海上的马提尼克和牙买加,19世纪下半叶由商人贝克带回A国。贝克也是过去A国最大香蕉销售公司的创始人,此后大米七迅速了占领全球市场。

据说以前的大米七,吃起来要比现在的香蕉和已经灭绝的华蕉香得多,非常对得起“香”这个字。

然而为了应对市场需求,保证产量,大米七香蕉采取了无性繁殖:新的香蕉树通过插条培育而成。也就是说,这些香蕉都是基因完全相同的克隆复制品。

这种基因的单一选择性直接导致了后来灾难的发生。19世纪末,一种叫做尖孢镰刀菌的真菌肆虐了全球的大米七种植园。这种病也叫巴拿马病,或者黄叶病1号。

这种真菌会导致香蕉树枯死,更可怕的是,它们免疫杀菌剂。由于大米七采用了无性繁殖技术,基因过于单一,研究人员无法通过遗传变异发展出对疾病的抗株。

最后蕉农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片香蕉林枯死,他们无可奈何,只能选择各方面都次于大米七的另一品种香蕉:卡文迪许香蕉即华蕉作为替代品。

然而第一次的灭绝并没有引起蕉农们的警惕。为了追求效益,华蕉依旧采用无性繁殖的技术种植。

这最后也导致了华蕉的灭绝。这次的致病菌是尖孢镰刀菌的变种,它们诱发了黄叶病四号病变。最早是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而到21世纪中期,也就是刚好三战期间,这种香蕉的病毒便随着战火蔓延,最后灭绝了。

人类基因改良计划目的也是筛选和培养优秀的基因组。这不可避免会对人类基因的多样性形成严重的威胁。

为了避免灾难的发生,最好的方法就是,保留一个相当庞大的社会群体充当人类基因的多样性自然储备库。

而针对缺乏创造价值人群的“福利人群”社会体系随之浮出水面。

通过这项福利协议签署资格认证的孩子,升学时会被分配到共享社会学院,在这里他们将不再接触任何与科学有关的知识,取而代之的是娱乐与文学,思想和规范教育。

并且他们一生都需要遵守一项最为重要的协议:他们的儿女都只能通过正常的生育方式出生,而无法申请获得人类基因改良计划的资格。

人类基因改良计划,正是为了培养下一代超级人类所诞生的计划。

这个计划出现的背景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