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烽火连天(二十四) (第2/2页)

诏令张博前来迎驾入长安!”

直到三推三让,李亨这才许之。

天宝十三年七月十二日,太子李亨即皇帝位于灵武城南楼,改天宝十三年为至德元年,群臣舞蹈庆贺,李亨也流涕献欷。

李享尊李隆基为上皇天帝,大赦天下。以杜鸿渐、崔漪知中书舍人事,裴冕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改关内采访使为节度使,徙治于安化,以前蒲津关防御使吕崇贲为节度使。以陈仓县令薛景仙为扶风太守,兼防御史,以陇右节度使郭英乂为天水太守,兼防御使。

在众人的合谋下,封张博为安西王,河北平叛大元帅,主持剿灭安禄山叛乱。

李亨在灵武即皇帝位的时候,可算上最为寒酸的一个即位了。塞上精兵都出讨叛军,只剩下老弱守边,身边文武官不满三十人,收手兵士不足两千,披草莱,立朝廷,制度草创,可谓是开了大唐皇帝即位的先例了!

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尊李隆基为太上皇的事传来,也将天下人的目光又从常山郡城转移,转移到了灵武新皇帝、还没到蜀中的李隆基,以及在长安城的张博身上。

天下人都想看着这三人的反应。

结果又令天下人大掉眼珠子的事发生了,还没等莫名其妙就从皇帝被尊为太上皇的李隆基发表声名的时候,寿王李瑁也在广陵郡登基了,也将天宝十三年改元为治中元年,也同样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李瑁的即位得到了淮南道和江南东道的支持。江南富庶,又没有历经战火,李瑁的势力比之李亨的灵武,实力强上不是一星半点!

这一下天有二日,要是加上还没说话的李隆基,还有大燕国的安禄山,在大唐的地界上,一下就冒出来了四个皇帝。

马嵬驿兵变后,李隆基留太子李亨讨叛军,自己则继续奔蜀中。六月十八日,李隆基以剑南节度留后崔圆为剑南节度副大使。六月十九日从扶风出发至陈仓而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