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读书可以增强愿力 (第1/2页)

好书推荐: 穿越者墓园

“愿力?这种东西,那我该怎么才能得到?难道我也要像那些佛像一样,把自己塑成一个雕像,让人祭拜?”张其金苦瓜着脸问王阳明。 王阳明说道:“愿力这种东西,可不好弄,修行,一定持戒!先要把身体和精神力养好,天天酒、色、财、气,身体和精神力都很弱,就谈不上愿力。即使念经,心也定不下来,没有用的。持戒之后,依法就可以逐步的得定。什么是得定,就是形成稳定而强大的能量场,这个能量场与宇宙相通。这个时候,你发什么愿,很容易就有心灵感应。就像学佛之人,一句佛号,千万亿佛感应,想想看,这相当于念了多少佛号?这就叫不住相布施,福德无量。你坐在那里,看似打坐颂经,但是妄念不断,一会想今天看到那件衣服很漂亮,一会想那个美女怎么不理我,一会又想今天的佛经没抄完,佛不会怪罪我吧。要我说,完了,你的能量连1厘米,1毫米都没有。发愿?根本没有用的。” “听导师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在发愿的时候,要把自己的身、心,甚至是连性命都投入进去,然后如来加持,诸佛菩萨帮助来行愿,帮助来圆满这个愿,再加上法界的力量,这个愿望就一定能实现。因为这个愿是清净的,所以能够和诸佛、菩萨相应,能够和法界相应。导师,我这样理解,对吗?”张其金问道。 “智者,你说得没错,就像我们在研习药师经法,一定要懂得发愿,愿为心师,是指导我们心灵成长的老师。这里还要讲到发愿的出发点,大乘的出发点都是利人的,把利他摆在第一位,个人是第二位的。这种菩萨道的愿发了以后,就是你的戒。以愿为戒,愿为心师,这是大乘菩萨道修行的根本原则,也是行菩萨道的人的第一戒。如果违背你的本愿,则是最大的错误。愿产生力量,愿不是空想,你真正发了愿以后,就会产生精神上的动力,才能成就功德,得成正果。”王阳明说道。 “哪我问导师一个问题:如果依法正念修行的人越来越多,依报随正报转,我们的世界就变了。当然,一个地方,甚至一栋房屋,有一位持如此愿力的人,这个地方就会得到强大的正面能量的护持,这个地方的福报自当现前。这个时候,你说这个人是不是菩萨,重要吗?”张其金问道。 王阳明回答道:“对于你这个问题,我可以这样回答你。诸佛的共同的愿望,叫通愿。例如普贤菩萨的十大愿。还有修行的人在朝暮课诵、上殿经常念诵的,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也是通愿。除了通愿之外,每一个佛发的愿,因为每个佛成佛所发的誓愿不同,这个不同的愿就叫别愿。例如药师佛有十二大愿,这就是药师佛的别愿;阿弥陀佛有四十八大愿,是阿弥陀佛的别愿;释迦牟尼佛有五百大愿,是释迦牟尼佛的别愿。药师佛的十二大愿,都是针对现实人间的缺陷而使之净化,积极地了解理想世界的情况,对人间富有启发的意义,所以药师佛又有十二愿王之称。” 在王阳明说完后,张其金想了想,说道:“哪导师,念佛能增加愿力吗?” “当然能增加愿力了。念佛不是念给佛听,念佛不是着于文字相,正像《金刚经》里佛对须菩提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我不打妄语,没有用的。修行人必须持戒,有这个基础,才有‘机会’得定,才能使定力不断增长。真正入定之后,就会形成一个‘域’。定力越高,‘域’就越广,对‘域’的影响就越大。在‘域’中,无愿不应,因为这个‘域’就是发愿者自己,所以怎么会有愿不应呢?这个时候,您就会知道佛为什么说‘不假外求’了,你也就会知道所谓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根本没有价值了,因为在‘域’中,你想要多少七宝,动念刹那立刻现前,你还要七宝做什么?” 张其金在听完王阳明对愿力的诠释后,他心想,王阳明既是上一任量子血灵珠的拥有者,一定有得到愿力的方法。就问道:“导师,您是上一任量子血灵珠的拥有者,那您知道像我这种情况,我的愿力从何而来?” 王阳明没有直接回答张其金的问题,而是说道:“我在大明王朝的时候,我是军事家,可号令千军,属下将士皆为愿力。” 张其金闻言,不由得愣了愣。 王阳明看着张其金发愣的样子,又说道:“其实我还有一个秘密武器……”。 王阳明卖了个关子,没有立即就说出这个秘密武器。 张其金迫不及待地问道:“导师,什么秘密武器?” 王阳明微微一笑,才说道:“就是讲学呀!我通过讲学,从而使我的学生众多,他们也是愿力的供给者。” 王阳明当年在龙场悟道后,他就开始了对心学的讲学,可谓是弟子满天下,后来他又南赣剿匪、平定宁王、广西戡乱领导了很多的军队,所以他说他的愿力来自于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