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身心灵修炼 (第1/2页)

王阳明继续说道:“智者,你的这种说法,是从心的角度来看的,这就像我刚才跟你说的,只要破除心中的贼,有坚强的信念和意志,也是力量的源泉。从灵来看,只要你降伏其心,你就会达到无论遇到什么事就能处乱不惊,从而不使自身能量流失。然后在回到身上,就是要使我们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听王阳明这么一说,张其金也渐渐明白了,这就是他这几年一直在追求的“身心灵”的修炼。 佛法讲,大道无离身心,离开身心无大道。身心又是灵的载体,身又是心的载体。当我们完成这个身心灵,我们会发现三者是一,不是三。 所以,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就要注重身体的修炼,心态的修炼,灵的修炼。可是很多人修行多年,往往都是在身体上下功夫,很少在心上下功夫。如果身心都没办法合一,又怎么和灵合一呢?又怎么能够得到灵的愉悦呢?所以,只有身心合二为一,才能够安住在当下,才能够和灵的层面对接。 在我们作出这样的认识后,我们就必须学会在思想上,在认识上提高,在心态上要转变,在境界上更要打开。因为灵属于境界层面。如果我们不在境界层面打开,灵的层面是没有办法受益的,我们是得不到灵层面的力量。而凡夫俗子,之所以是凡夫俗子,就是因为灵的层面没有打开,他的境界还没有,所以只能停留在凡夫层面。 至于修炼,听起来好像是高大尚的东西,也很具有迷惑性,很多人甚至会认为是迷信抬头,其实不是。所谓修炼,就是“反求诸己”,就是从自己身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成就自己的过程。 身体不好的人锻炼身体,心理有问题的人进行心理疏导,这就是修行。修行的目的,就是让有疾病的人变得健康,让健康的人更加健康,乃至进入生命的更高层次,达到身心的升华,从而与灵对接,成为更高频的生命形态。 已经达到健康状态的身体,通过打坐,站桩等方式的锻炼,达到健康之上的状态,这种状态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不生病。 这就是身的修炼。 至于心的修炼,首要的作用是让人的心理更加的平静,鲜少有大的情绪波动,这在心理学上叫做高情商;其次要让人更加的平和、宽容,更加的包容且富有爱心;再后与灵对接,达到灵性的层面,精神得以升华,心理学中称之为“自我实现”。 关于心的修行,佛家所谓烦恼即菩提,只需要对治好自身的烦恼,在心里看清楚烦恼生发的过程,理解它的运作模式,我们就可以实现心的修炼。 至于说合一修行,首先我们要明白,身心灵是一体三面,三位一体的。就像身体和心理是一体而不能分开的,很多的疾病都是身心一体病,比如癌症。 癌症就是典型的心理肇端,身体发病。心里郁结,表现在身体上就是气血不畅,久而久之,气血不通的部位发生病变,而其人长久不能察觉,以致病变越来越严重,最终发展成为癌症。 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不得不承认,现代的很多癌症发病,是因为各种污染导致的环境变化,高辐射等等因素造成的,看上去与心无关。 但实际上,如果我们不想得病,我们就不会得,这就是心的威力。 张其金就这样一边和王阳明对话,一边想着身心灵的修炼,很快就来到了昭一中的校园附近。在外人看来,他根本就是一个人在自言自语。 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是在跟心学大师王阳明说话。 “喂,小子,似乎你挺有钱的啊,居然一个人也到饭店大吃一顿,怎么吃大餐也不叫上我们?”就在张其金要进入学校附近的一家饭店时,突然从饭店里走一群人来,挡住了他的道路,并阴阳怪气地说了一声。 张其金回过神来,望了过去,他看到挡住他的正是被他打得躺进了医院的陈兵,在他的身后还站着他的跟班赵武。以及针锋相对了好多次的苏晓渊、马雄和刘宇荣。 除这几个他所认识的人外,还有十多个他不认识的人。 张其金看到这些人,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警惕了起来,并大声问道:“你们想干什么?” 此时的张其金,由于听了袁心怡对《金刚经》、《坛经》和《心经》的讲解之后,心性也放开了,他认为人活一世,需要的是快乐,如无必要,根本没有必要跟这些“垃圾人”进行纠缠。 尽管张其金知道完全可以利用洪荒之力打翻这群人,并且可以利用瞬间移动来逃跑,但他还是想通过王阳明的心学来劝说他们。 再说了,与这些像狗一样的人打斗了,打赢了只是把自己变得比狗凶一些;打平了,也是与狗一样;打输了,只不过是连狗都打不过的人而已。 “嘿嘿,想干什么?你说呢?”陈兵怪笑一声,打了个手势,七八个年轻人就围住了张其金。 赵武更是直接就跳到张其金身边,一只粗壮的大手就扼住了他的头,把他直接就拉着往一条巷子里走去。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