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传奇人物王越 (第1/1页)

张其金听着邹若雅的讲解,心里却在想道:“导师的思想的确是太精湛了,但现在我却没有时间来深入研究导师的心学思想,我现在关心的是在出土的文物中到底有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跟自己身上这块量子血灵珠是有关的。” 想到此,他大脑里突然冒出了王阳明不久前跟他提到过威宁剑,现在听邹若雅说还要展出王阳明使用过的威宁剑,他不由得对威宁剑颇感兴趣起来。 在邹若雅讲完《传习录》后,他接着就问道:“小姨,那您对王阳明使用过的威宁剑也应该有所研究了。” “是的,威宁剑最开始时不是王阳明的宝剑。因王阳明自幼便以威宁伯王越为偶像,在机缘巧合下,他在工部时恰被分到督造王越的墓,因他加倍尽心尽力,王家后人为了感谢他督造王越墓的真诚,便把威宁剑赠送给了他。” 对于这段佳话,张其金也曾看过有关王越的家人赠送王阳明威宁剑的整个轶事。 威宁剑的确是赫赫有名的威宁伯王越的遗物,因此剑与王越的封号有关,所以就称之为“威宁”剑,其目的是为了纪念成化十六年的威宁海之战。 王越在威宁海战役中,他以大同宣府两镇精兵两万人大胜鞑靼,安定西陲数年。 威宁剑曾随王越数次上北疆战场杀过不少鞑靼强盗,是把久经沙场的好剑。 1499年,是王阳明第三次参加科考,这次在经历了科场泄题案后,王阳明取得二甲第七名的成绩,考中进士,他第一份工作被安排到工部实习,称“观政”。 日复一日的上班族生活,很是无聊。但老天爷不会让王阳明的生活平庸地过下去,王阳明明白自己的圣人之志,也要一步一个脚印来实现。终于他接到了一份美差,让他兴奋不已,是什么事让王阳明如此高兴呢,原来是为他的偶像,也就是明朝中期名将威宁伯王越修墓。 除了这个原因,这个修墓工作也是王阳明参加工作以来独立运行的第一份工作,虽然是个监督修墓的工作,但王阳明异常激动。王越是王阳明的偶像,是他膜拜的英雄,能为自己的偶像修墓也是一种责任和荣耀。 这个王越有什么能耐,让年少心高气傲的王阳明膜拜至此呢?王越论文采,论才气,论胆略,可谓文武通才。特别是其用兵,公认的有古之名将的风度。 驻防大同的时候,王越曾带领一千士兵巡视边防,同行的还有高级别的保国公朱永。可是刚走出没多远,就一头撞上了敌人的大部队。 朱永一时不知所措,叫王越赶紧撤。 王越没空理他,挥兵抢占附近的制高点,居高临下,主动进入攻击位置。 敌兵一时摸不清虚实,虽人数众多,还是不敢靠前。双方就这么僵持着,直到日暮。 王越看机会来了,于是命部队悄悄从山后撤退,朱永率七百人走在前头,王越亲率三百勇士殿后。 王越同时给出了如下命令:敢出声的,斩。敢回头看的,斩。敢越次出列的,斩。“三斩”的命令保证了一千人的队伍宛如一条寂静的蛇,悄无声息地游动在暮夜中。 如此急行五十里,终于安全抵达大同城下,一人不失,一件兵器没丢,创造了一个奇迹。 汉代名将李广,亦不过如此。 值得大书一笔的,还有“红盐池之战”。成化九年,也就是公元1473年。王越趁鞑靼人别处打劫之机,远道奔袭他们留在河套红盐池的老营,一举捣毁其连营五十余里的巢穴,能烧的都给烧了,能带走的一点都没给他们留下。 王越不仅打了胜仗,且所带去的部下,一个都没少。 此役之后,鞑靼人不敢复居河套者二十年。 王阳明后来擅长奇袭,可以说也有王越的影响。 王越一生三次出塞,收河套地。他在河套地区抵御蒙古鞑靼部,打得这支铁骨、热血的军队落花流水、闻风丧胆,单这点他就创造了永乐以来,明军对垒蒙古军最为成功的战争神话。 传说王越自小就聪明过人、胆识过人。 当年,王越在参加廷试时,不知从何处刮来一阵狂风。飞沙走石过后,别人倒是没有大碍,唯独王越一人的考卷被刮得不见踪影。看着一个不错的考生就将这样不明不白地断送前程,在座考生和考官都向他投来同情加惋惜的目光。 倒是王越本人,像是没事人儿一样,只见他不慌不忙地和监考老师又要了一张空白考卷,利用剩下很少的时间重新作答,笔走龙蛇。这种淡定气质本已让人敬佩,更让无数人咋舌的是:王越居然还中了进士。更加传神的是那张卷子其实并没有丢,它随风飘啊飘,就飘到朝鲜国去了,直到朝鲜使臣在当年秋天来进贡时,又恭敬地给带回来了。 在当官后,王越每到一地都能“警慑贪污,激浊扬清,议论风发,见事风生,众皆佩服”,让当地人民的生活提升一个档次。偏偏这王越又是一个文艺范儿,写得一手好诗。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