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勇往直前 (第1/2页)

别动队夜袭日军仓库,战绩斐然,自身伤亡也惨重。随后,日军在青岛和周边,对军统和其他抗日分子,进行大肆搜捕。 参加支援的行动队,有一名副队长受伤了,在治伤时候,被日军逮捕,坚持了几天,熬不住酷刑,供出所知道的军统情报,日军根据情报,又对军统站进行定点搜捕。军统青岛站又忙着转移隐蔽,根本没人来理别动队的事情。 好在那个被捕的行动队人,扛住了前两三天,后面三四天,又像挤牙膏一样,一点点说出来的。使青岛站主要人员,电台等都得到转移,只有外围的两个联络点受了损失。有两名隐蔽养伤的队员,虽然转移了,但被日本特务机关,顺藤摸瓜给抓了起来。紧接着,虽然不是军统的人,但常给军统受伤人员看病的医生,又被日本特务找到。 别动队养伤的老许,经验丰富,看病和养伤是两个地方,离了两百多米。医生带鬼子来到老许看病的地方,老许得到报信,艰难地挪动到旁边的林子里,躲入一个树洞。 日军把这一带搜了个遍,没有找到老许,但找到老许的住处。认为伤得这么重的人,肯定跑不远,又开始扩大搜查,挨家逐户,每个角落都搜了一遍,毫无结果。 最后,可能认为老许有同伙在一起,同伙把老许转移走的,便悻悻而归,老许逃过了一劫。 行动队那个副队长,虽然最后叛变出卖了同志,但日本人也恨他,恨他说得太晚,恨他像挤牙膏一样。对这样的人,日军通常可以饶他不死。可现在监狱系统还不完善,仓库被炸,连带炸死几十个鬼子,日军怨气未消,最后还是把这个副队长给枪毙了。 老许脱险后,辗转联系上了队长老叶,一定要和战友们在一起,说那样才感到安全。叶队长无奈,派人接回了老许。 老许回来,最高兴的是孙福生。外面形势紧张,幸存的队员都呆在住地,不允许出门,在家闲聊。孙福生与老许,做为东北老乡,有说不完的话。其实,两人家离的大老远,只不过是一个方向,都被日寇侵占,叫满洲国,又改叫满洲帝国了。 有人高兴,就有人为此发愁,叶队长就是发愁的人。 夜袭日军军火库,取得了惊人战果。受到上峰嘉奖,将行动队和别动队两队合并,是好事,也带来了愁人的事情。 如果贾副队长还活着,叶队长什么都不用想,“假娘们”在合并之后,毫无疑问排在第二位,是理所当然的副队长。行动队原来的队长,排在“假娘们”之后,做个第二副队长就不错了,甚至只配当个组长。但“假娘们”阵亡,连带着最有能力,最受尊敬,最服从自己的老林,也一起阵亡,这个副队长人选就有说道了。 与行动队合并,原行动队队长,肯定要当副队长了。可叶队长对行动队队长的能力,有点看不起。不仅仅对这个队长,对整个行动队,都不大瞧得上眼。更重要的,现在行动队人头,比别动队人数多,真要只设一个副队长,那个家伙不和自己一条心,对原行动队的,指挥起来就吃力。弄不好,自己都可能被架空。 老林牺牲,原来可以提升副队长的人,只剩下老许和老吴两个了。 从叶队长的想法,倾向老吴。人家老吴做事认认真真,勤勤恳恳,不争功少贪财,但能力确实比不上老许。 老许当兵时间长,经验丰富,特别是搞炸药,玩爆破,水平只在老林之上,不在老林之下。但老许为人太滑,还有点不服管。以前也不总是维护叶队长的威信,甚至违抗叶队长的命令。如果老许当了副队长,弄得好还行;弄不好,和行动队的人,联合起来给自己出难题,那真是没事找不自在了。 如果老许一直在养伤,自己提议老吴做副队长,老许和上面,都说不出什么话来。可现在老许虽然还伤着,但已经跟队员在一起了,有些事情就变得微妙了。 老叶前几天跟赵启山说,想留下他当副队长,赵启山回答虽然委婉,但还算是答应了,这让叶队长感到很高兴。 老叶真的挺欣赏赵启山,别看人家年轻,做起事情来,有板有眼。能干事,会干事,不争功,胆大又心细,勇敢有智谋。 赵启山是军统上面挂了号,要军统同仁学习的榜样。军衔又是中尉,完全够资格做副队长。可报上去几天,上面并没有批回来。老叶怀疑,是军统青岛站内有人反对,使上面不好做出决定。 老叶也问过孙福生,现在他们身份已经暴露,是否还要坚持去东北?孙福生回答的挺干脆,说什么都要去东北,哪怕最后有一线希望,他都撂下手里一切事情,立即去东北。 对孙福生留不留在青岛站,叶队长不太关心,只要赵启山能留下就行。 又过几天,青岛鬼子搜查也不严了,仓库爆炸的影响也不强烈了,军统青岛站又逐步恢复了活动。 赵启山也骑上自行车,开始在周边活动,他的目的,是去找嘉美,不知道嘉美还在不在青岛?相过亲之后,她是不是等待着出嫁?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