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支援安东站 (第1/2页)

赵启山除了在警局上班,就是去侦察日本机场,有时一个人,有时带个队员去,也派孙福生领人去侦察。最后,整个行动队都知道,这个组长兼队长,又要琢磨大动作。 每当巡逻时,只要碰到日本人,尤其是日本小孩,都要跟人用日语聊几句。有时也遭人白眼,挨人损几句,但更多的,还是受到友好地回应。甚至,还有正在学日语的人,特别愿意用日语,与赵启山对话,想互相交流。 现在,日语是伪满洲人,上升过程的敲门砖,尤其是中层向高层,不管任何部门,不懂日语,是根本提不上来的。 赵启山往娟子家跑的日子变多了,几乎闲下来的时候,都在娟子那,有时晚上都不走。偶尔,当娟子撵赵启山走时,赵启山才如梦方醒,赶紧道歉离开。 赵启山被撵后,连续一两天没去娟子那里,娟子就会打电话来,问赵启山为什么不去,说学生不能逃课,一直到赵启山答应去上课为止。 赵启山感觉到,娟子真的希望他去学习,应该对他有了感情,两人感情慢慢地发展,不断地升温,进展迅速,已经是情愫缱绻。 赵启山吸取与梅琴交往的教训,两人如果不了解,不知道对方家庭、周围人的情况,必然会受到太多的干扰。尤其现在,赵启山所处的地方,不仅仅是敌后,在最危险的地方,同时,自己还有双重身份。 每次组里收、发报,赵启山都要留在娟子旁边,为她站岗放哨,看着她译电,最后直接传送。 有时,赵启山学习太投入,晚上很晚都没有走,娟子就留他住下,两个房间一人一间。可赵启山发现,这种情况下,两人都睡不好觉,两人都要克制住自己的感情。 让赵启山不解的是,偶尔,娟子还是撵他离开。 这时,赵启山对娟子家庭,已经了解了,或者,娟子已经让他了解到,他想了解的东西,只是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虚假成分。 娟子的祖先,应该是清朝收复台湾时,过去驻军或管理的人员,或许是有一定的战功的人。在当地扎根,繁衍生息,慢慢的在台湾也发展成了一个大家族。 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日本已经开始染指台湾,娟子家族,就参与了与倭寇的战斗。娟子曾祖父,成立民众自卫团,协助朝廷,肃清倭寇的渗透和袭扰。 清廷甲午战争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娟子许多族人,仍然在反抗日本的占领,直到二十多年前,叔叔一家人,还有好几位族人,还因噍吧哖虎头山战斗,被日本军警杀害,父母也被牵连进了监狱。所以,娟子从小,就被送日本人的孤儿院,接受日本教育。但时间不长,父母被放了出来,娟子回到父母身边。 可以说,娟子与日寇,具有国恨家仇。但赵启山认为,娟子对他,还有秘密。 一天,那晓丹传来陶站长命令,要赵启山和孙福生,带领奉天行动队,协助省行动队,在安东省执行任务。 安东省,在民国张大帅时,就是奉天省的地方,少帅张学良易帜后,奉天省改名辽宁省,安东也是辽宁省的地界,都归奉天区站管辖。伪满政府成立后,几经变迁,现在脱离奉天,单独建省。 赵启山到东北后,执行任务都要非常明确,反复侦察,做到周密布置,唯恐有一疏忽。而这次任务,省站为了保密,只告诉奉天行动队,全体到安东市郊,一所大院里集合,等待下一步命令。 赵启山和孙福生一听,立刻产生反感。这是敌后,不是正规军作战,如果任务不明确,连装备都不知道带什么。 如果像在青岛站时,行动队配合别动队阻援,那么必须带上重武器,起码要带上全部的长枪;如果是化装进城,吸引城中日伪军注意力,放火搞爆炸,那么带短枪就可以。 需用长枪、重武器,就要有马车,以拉运货物为名,把枪支运过去,沿途还要做好保卫,做好各种防范工作。 赵启山提出,会见此次任务的指挥员,还有任务的制订者。否则,很难达到任务效果。 那晓丹传回消息,所有人员都已经出发,无法会面。 孙福生提出拒绝执行任务,敌后行动,组级单位有一定的自主权,用电报联络省站,同时报告局里。 赵启山经过慎重考虑,认为还应该执行命令,现在抗命的理由不充分,但可以向局里询问情况,同时,队员做好集结,有工作掩护的,该请假的请假,可以出发的,马上就出发。 局里很快回复,不了解此次行动,要求奉天组,直接联络区站。 赵启山苦笑,这皮球踢了回来。 赵启山偷了一辆警用摩托,穿着警服,换了一个假警衔,假徽章,假车牌,一路追赶行动队而来。 等到了集合地点,询问先到的孙福生,对任务性质,孙福生还说不清楚,没有省站的人来联系。 第二天晚上,省行动队负责联络的老郑,才来到驻地,找到赵启山和孙福生,原来这次行动是劫法场。 “哟,只有奉天行动队的人最齐,你们这支队伍真是铁军。”老郑一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