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接头 (第1/1页)

孙福生在囚车上,指挥两挺机枪,对尾追的敌人,不停的扫射。 从法场追过来的敌人,大多数是徒步追来的,只有几辆日军的三轮摩托车,跟上了赵启山车队。赵启山和孙福生都在想,怎样摆脱这几辆摩托车的尾追。 跑了一段距离,甩掉徒步的敌人后,赵启山命令发起反冲锋,孙福生亲自驾驶囚车,快速倒车,以便发挥架在囚车上机枪威力,迎着敌人的摩托车队,冲了上去。 摩托车上的鬼子,也非常具有战斗经验,立即靠边停车,人员下车隐蔽,对冲过来的行动队员射击。 为避免伤亡,赵启山命令停止冲锋,用缴获的掷弹筒,把手榴弹对准摩托车发射,只要能炸掉日军车辆,就能甩掉追击的敌人。 就在行动队员准备之际,突然从日军头顶上,飞出几颗手榴弹,紧接着一阵枪声,隐蔽在路边的敌人,立刻惊慌失措,陷入了混乱。 赵启山抓住机会,喊道:“冲过去,打!” 掷弹筒发射手榴弹,机枪射击,队员边冲边开枪。 在两边火力夹击下,慌乱的敌人,马上被消灭了过半,剩余的敌人,丢下摩托车,仓惶逃跑。 这时,从敌人头顶山坡上,下来十几个衣衫褴褛的人,他们手中的武器,五花八门:既有长枪,也有短枪。长枪有三八大盖,有奉天兵工厂生产的十三式步枪;短枪既有王八盒子,也有驳壳枪。 赵启山注意他们时,见有两个人向他们跑过来。赵启山知道不是军统的人,但一定是抗日武装。 那两人来到老魏老金跟前,首先向老魏敬礼,“魏政委,我们得到信,立即连夜赶过来,准备劫法场救你们,但还是迟到了。刚才鬼子追赶你们,你们又反冲锋,双方都穿鬼子军装,我们经判断,才分清了敌友。这些同志是哪支部队的?” 老魏说道:“他们是军统奉天行动队的,是友军,这位是赵队长。”又转向赵启山,“他是我们支队郝连长。” 时间紧急,赵启山不能多与抗联同志寒暄,另外其他队员都看着呢,“谢谢郝连长,我们赶紧撤吧,大队敌人马上就赶到了。老魏,老金,你们两人是跟我们走,回奉天,还是与郝连长一起行动,老金还负伤着?” 老魏老金异口同声说道:“我们同郝连长走。” 郝连长说道:“我们三连一直在安东周围活动,对这里很熟悉。老金我们用担架抬,山上有担架。你看,这战利品都是我们的人在抢,我命令分给你们一半。” 赵启山说道:“我们不要了,马上撤走,你们也赶紧撤上山吧!”赵启山又压低声音,对老魏老金道: “别忘了,下周六晚上七点。” 老魏同样压低声音,“我们在奉天大剧院门口见。” 老魏问郝连长道:“奉天周围的一连,还有多少人?” 郝连长道:“不会比我们的人多,我们三连今天全体出动,人都在这,还剩十五个人。二连更困难,人也更少了,听说他们向奉天转移,大概现在也与一连汇合了吧。” 赵启山看到孙福生走过来,便对他说道:“烧掉囚车,都换上摩托车,多余的摩托破坏掉,立即撤退!” 孙福生看了一眼抗联的人,答应一声,走开布置任务去了。 很快,行动队都换了摩托车,抗联同志背着老金,也向山上走去。 赵启山向老魏和郝连长挥挥手,命令行动队员出发。 安东到奉天路,赵启山根据来时的经验,知道三轮摩托车加满油,勉强可以跑下来,可现在摩托车里不可能满油。在沿途,日本军警肯定多处设关卡,开车回奉天不现实,好在孙福生早做了安排。 出安东省时,行动队又端掉一个伪满省际检查站。随后,孙福生就指挥拐入一条小路。 沿崎岖不平的山路,走了不长时间,有一辆摩托车就没油了。 赵启山和孙福生一商量,决定分开行动。把缴获的机枪、长枪和子弹,还有众人穿的日本军服,都集中在两辆摩托车上,把另外两车上的汽油,也倒到这两辆车上。由孙福生带三名队员,骑车先行,藏好这些东西。 赵启山带领其他人,藏好剩下三辆摩托车,以免过快暴露行踪,引导日伪军追上来。然后,徒步离开,相机行事,或去搭车,或去偷自行车,甚至可以到一个小站,直接坐火车回奉天市。 最后,赵启山带领这些队员,是坐马车回的奉天。 赵启山和孙福生见了面,知道队员都安全,便也放下心来。又去了娟子那里,上级没有新的指示,与上级联络也正常。 接下来,赵启山等待着与老魏接头。 原来赵启山想着,袭击日军奉天机场时,与军统奉天区站合作。为此,赵启山想到各种说服陶站长的方法。现在,赵启山想与抗联同志合作,他发现抗联战斗欲望更强烈。 由于供应问题,使抗联无法大部队活动,但奉天周围,应该有二十人左右,那都是身经百战的战士。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