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你能住下吗 (第1/1页)

娟子来到赵启山住处,路上多少让她冷静了一些。 在窄小的巷子里,娟子小心地向前走着。原本排污水沟,被冻得堵死了,后面的污水又流出来,巷子里淌得到处都是。一层冰,一层臭水结的冰,上面又落了一层雪,再有污水流出来。 赵启山和孙福生,在没钱时租的房子,赵启山一直没有搬走,另一处房子的环境,也好不到哪去。抢银行后,有钱了,赵启山也不肯搬走,说这里地形复杂,又在市中心区域,适合于工作,适合隐蔽,住得好坏,是否舒适,都无关紧要。 想到赵启山对生活无奢求,对他自己严苛,对同志们却百般呵护,他对敌斗争坚决果敢,冲锋在前,从不退缩。她看到的援助区行动队,其他人,包括孙福生,都不满意、不想参加,而赵启山却不折不扣地执行命令,同时反复思考,努力减少同志们的伤亡。 娟子暗暗告诫自己,自己出身军统,对军统应该清楚,陶站长那样的人,应该是军统正常现象,赵启山这样的人,是军统的另类。孙福生那样,出身学生的爱国青年,国恨家仇,是他抗战的动力。以后要多动脑子,毕竟自己的身份不同。 她虽然没有怀疑赵启山,但也为自己躲避赵启山而自责。赵启山联系不上组织,联系不上队伍,还不知道他多着急呢! 看到赵启山二楼窗台上,放着安全的纸盒箱,她迫不及待地上楼,门上挂着锁头。娟子从门楣处,摸到钥匙,打开锁头,推门进屋。 娟子虽然很久没进这房间了,但她还是感觉到,赵启山在这一两天里,应该回过家。 这种情况,按照军统学校培训,不应点灯。但娟子点亮了灯,她要让赵启山远远就看到,知道有同志在等着他。 很晚,赵启山没有出现,娟子失望了。 娟子必须要走了,她想一下,从屋里翻出一支笔,留了个条子:学生不应该逃学! 像进来时那样,锁好门,放好钥匙。 走出巷子,娟子又叫住一辆人力车,来到赵启山另一处住宅,仍然不见赵启山。娟子失望至极。她回到赵启山帮她租的家,她知道,如果赵启山回去,看到字条,就会来找她,找她这个老师。 娟子曾经对赵启山说,也把钥匙留下,藏到一个地方,以便她不在家时,赵启山需要,也能进屋。 赵启山告诉娟子,他不用钥匙,别说这种锁头,就是保险柜,他也能打开。 娟子等了一晚上,不见赵启山,她再次失望。 第二天,她取出电报机,在与局里和区站联络时间,娟子向上级做了汇报,告诉赵启山一人去过学校,没有任何受限,完全自由。并告诉局里、区站,她已经回到原住址,结束隐蔽。 娟子等待上级指示,要么确认赵启山是安全的,要么等待上级的训斥。结果,娟子没有等到上级任何指示,上级没有回信。 局里接到娟子的电报后,给陶站长发了措辞严厉电报,指示他立即落实清楚,向局里汇报。 陶站长感到窝火,他把责任都推到孙福生身上。转念一想,这不是整孙福生的好机会吗? 但为了保险起见,他要等奉天一号的情报,等落实清楚之后,再向上汇报,再向下指示。赵启山若生气,他的气也应该冲孙福生来。 赵启山这两天,都和抗联老魏,老金,小李,还有郝连长等人,研究着行动方案。 每天,赵启山都联系蔡文波,把与抗联人员商量的方案,再与蔡文波研究讨论,完善细节。 方案完善了,蔡文波消息来了,加滕马上要去北平参加会议,同机还有伪满洲国飞行队首脑,时间只有三天,飞机马上要起飞了。 赵启山想,军统应该知道自己安全了吧,他与老魏约好,第二天见面,如果情况不发生变化,就把整个计划,向两支队伍宣布。 基本方案是这样,抗联负责外围,牵制住机场警卫兵力;军统行动队,在蔡文波协助下,进入机库,烧掉飞机。在外层警卫驰援内层时,抗联分出人员,由小李带领,炸毁油料库。蔡文波在作战室,命令从外层,驰援内层的守卫,向错误方向搜索前进,然后他与军统人员一起撤离。 赵启山回到家里,发现了娟子的字条,心中颇为得意。与娟子可以晚点见面,行动队员必须立即集合,要先见到孙福生。 可是,孙福生和那晓丹仍然不在家,货栈大院也空无一人。 赵启山没办法,还得找到娟子,问一问具体情况,向局里或区站发电报,收拢起行动队。 娟子等来局里回音,让她与区站电报联系,把她的一切情况,向区站汇报。娟子无法,再次向区站发电报,说明自己已经回原住宅,回到学校上班,一切安全。 娟子等待陶站长回电,心情极其烦躁,连续几日寝室不安,她想念赵启山。 娟子感觉到,赵启山也是喜欢她。或许,他们之间,还有一道梅琴的障碍,是赵启山还放不下梅琴。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