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单独行动 (第1/2页)

陶站长出来,问老郑道:“最快什么时候可以见面?” 老郑说道:“一号的联络员说,如果站长能去他办公室,中午前可以,如果他出来,需要晚上。联络员说,他知道事情紧急,但下午他必须去宪兵队,现在他根本走不开。” 自己去一号办公室,那太危险了,自己的画像,还在那楼里挂着呢,受通缉的人,跑到通缉令发布的单位,开什么玩笑! 陶站长对老郑说道:“那就晚上,老地方见面。” 赵启山来到娟子家,娟子绷着脸,一声也不吭。她心里太烦了,昨天向赵启山表白,赵启山虽然较正面回应了,但没有留下来,和她发生实质性亲密关系。这也罢了,他为大义,抛开儿女情长,专心去做极其危险的事情。但到目前,她还没有接到区站的回音,使她心情变坏了。 见到赵启山,娟子都不知道怎么说话了。在理智上,娟子知道上面不回信,责任不在自己,又不是自己耽误了收电报。自己在正常的联络时间,正确发了电报,对方回应也接收到了电报,那作为一名电报员,已经完成了任务。但现在,娟子总有一种没有完成任务的感觉。 在房间里,赵启山坐立不安,来回踱着步。 看着赵启山这种样子,娟子对赵启山昨夜没留下的怨气,早已经飞到九霄云外了;同时,也没有任何心情,对赵启山表白爱意,说半句情话了。更不能用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来揶揄赵启山。 娟子坐在那里,主动地不断联系区站,都没有任何结果。 最后,赵启山安静下来,坐在床边,静静地思考着。他脑子里,已经形成了另一套作战方案,他要考虑一下细节,还必须与抗联商量。 “单独行动,可以缩小战斗规模……”赵启山冒出一句。 “你要一个人做什么?”娟子对赵启山担心起来。 赵启山自觉失言,想着不必对娟子隐瞒,便说道:“不是我自己,是我与友军一起行动。我说过,原本要我们行动队,与抗联联合作战,看来不可能了。” 娟子静静地看着赵启山,琢磨赵启山这话的意思,她也怕背后有什么阴谋。这两次见面,赵启山几次提到了抗联,这在之前,是从来没有过的。她的心情复杂,努力想从赵启山脸上,找到答案。 赵启山站起身,主动伸手拉过娟子。 娟子顺势拥入赵启山怀中,她感觉到一种悲壮,一种壮士出征前的感觉。她心中一颤,她想到看过的戏,那出戏名叫“荆轲刺秦王”。 大概,此时此刻,赵启山的心情,和戏中荆轲一样,是“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吧。 娟子的泪水,夺眶而出,“你不能去送死,不能去拼命,我们抗战的路,还长着呢!” 赵启山见状,轻松地说道:“送死,拼命?我没有那么愚蠢。我向你保证,我会回来的,我日语水平,还没有达到高小毕业呢!” 娟子擦了一下眼泪,“说好了,以后学生不能逃学、旷课,否则手掌要挨板子的。” 赵启山笑道:“以后学生用功,学习晚了,老师可不能撵走学生哦!” 娟子脸羞得通红,“不撵了,以后再也不撵走学生了。” 赵启山松开手臂,轻轻地推开娟子,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娟子家。 抱着最后一线希望,赵启山又来到货栈。院子仍然死一般沉寂,空无一人,没有留下一丝线索。 赵启山直奔抗联集结地,到后把老魏拉到一边,“魏政委,我那行动队一直联系不上,我估计省站那帮人,早已经是惊弓之鸟,掐断了与我的一切联系,我找到一位同志,但还是无法联系到行动队。” 老魏看了一眼在大锅旁,帮忙做饭的老金,没有吱声。 赵启山继续说道:“现在有三种选择,一是取消行动,我马上去通知蔡文波。保存好实力,将来再找机会。二是继续行动,但要缩小规模,仅混进机场,炸毁几架飞机,然后迅速撤离。三是按原计划,分兵行动,我仅带两名同志进去,尽可能多炸掉几架飞机,你们的重点,还是针对油料库。” 老魏摇头道:“取消行动,固然保存了力量,但下次机会,还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我们的队伍,已经拉下山这么长时间了,不敢保证不走漏消息。那样有没有下次,还成问题。二,缩小规模,我们在机场的同志,一样要暴露,战果小,不值得。我想按原计划执行,但你仅带两人绝对不够,把队伍分开吧。会日语的同志,包括老金,你都带走。至于小李,他对油料库熟悉,跟着我吧。” 赵启山摇头,“老金和小李,身上都有伤,原来没有安排他们参战。” 老魏也摇头,但含义与赵启山完全不同,“他们一直在磨我,坚决要求参加行动,我已经答应老金做接应了。小李原来安排,指明路线后,也去做接应,现在让他直接参战吧。” 赵启山:“接应也需要有人。” 老魏:“你一直没回来,我和郝连长就猜到,你可能被你的同志误会了,他提出,如果人员减少了,就不要接应的人了。我说最终的决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