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送一部电报机 (第1/2页)

日本宪兵队,联合警察局,对俱乐部商场的目击者,挨个进行了询问,得到的是非常混乱的信息。 就袭击者人数这个问题,从最少的二十人左右,到最多的二百人左右,让日本宪兵队无从分析。 从收集到的子弹型号,绝大多数是日本制式武器射击的,但也有欧洲产高级手枪子弹,还是两种型号的高级手枪。当然,也有中国仿制的驳壳枪枪弹。 对袭击者的身份,日军内部也是吵作一团。 有人说,袭击者是共产党方面的抗联,理由很简单,国民党活动在城市中的行动队,根本没有这么多人;另外,那些伤兵,都是近来,在扫荡抗联时负的伤。 说是国民党方面干的人,也有一套自己的理由,抗联大部队进城,不可能神不知鬼不觉;抗联的武器,很少这么统一,虽是万国造,但仍以张大帅时东北造为主。另外,两款精致欧洲造的小手枪,不会用在最前线的厮杀。 这时,有人想起张荣仪,那个被停职的警察副局长。 请来张荣仪,寻问上次消息来源。 张荣仪说一个外号“蛇皮”的线人,是个鱼贩子,几次提供准确情报,奖励都颇丰,这次说冒死提供情报,但被认为是假情报,还差点被当做间谍,故意误导警方,两头不讨好,怕两头找他算账,丢了小命,现在躲了起来。目前,到底是在满洲国,还是在青岛、烟台一带,就不知道了。总之,该人暂时找不到,过一段时间再找吧。 不管怎样,张荣仪情报是准确的,领导收集情报是得力的,小泽局长对张荣仪,是推脱责任的做法。 小泽不太喜欢张荣仪,开始接手奉天市警察局时,他就有自己的副局长人选,张荣仪是上面“硬塞”给他的副手。 在张荣仪停职当天,小泽就把张荣仪负责的事情,分解给自己信任的人了,恢复张荣仪的工作,还得慢慢来。 参加完葬礼,张银龄也吓坏了,没想到东北抗日力量这么强大。他彻底相信,那天如果不是杜关长的出现,他一露头,脑浆崩裂的人,就是他张银龄。不用怀疑,想要他命的人,就是军统的人,军统宁肯放过其他大人物,也要刺杀军统叛徒汪川。 本来参加完葬礼,张银龄就想离开,继续他的哈尔滨之行。但发生了军官俱乐部被袭事件,张银龄害怕了,他不想去哈尔滨了,准备从奉天直接回去。 汪川从军统投靠汪伪,张银龄见这个年轻人思维敏捷,做事认真,身手也不错,就把这趟行程的保卫工作,交由汪川负责。 汪川的后台老板,是他原国民党大佬的堂叔,在汪精卫投敌后,也与张银龄一同,追随了汪精卫。而汪川的堂叔,与丁默邨关系甚好,知道丁默邨投日很受重视,可能要当日伪特务机关的头,就把堂侄汪川推荐给了丁默邨。 既然张银龄要去东北,想让汪川当护卫长,丁默邨一想,何不让汪川同去,与满洲特务机关交流,学一学满洲的经验,哪怕了解人家的教训也好。 张银龄没想到,汪川到了奉天,就死于非命,这让他心灰意冷,感觉对不住老友。 汪川死后,张银龄给汪川堂叔,自己的老友,也打过电话,双方一起悲伤了好一阵子。 张银龄对自己的助手说道:“和日本人联系一下,我年纪大了,胃肠一直不舒服,累一点就犯病,我要回上海休息,哈尔滨就不去了。” 助手提醒张银龄道:“您要不要同汪先生说一下,虽然你身有恙,汪先生不会阻拦你回去,但做为他的代表,不与他打招呼,就返回,好像有点不太好。” 张银龄道:“你说的对,明天先给汪先生发份电报吧。” 助手建议道:“能否通过日军电话系统,联系上汪先生?” 张银龄道:“能通上电话吗?我听说山东境内,共产党的军队很活跃,他们除了破坏铁路外,也破坏通讯线路。” 助手道:“是的,电话线路时通时断,我试一试吧。” 经过助手的不断努力,日军的大力协助,张银龄真的与汪精卫通上了电话。 与汪精卫通过电话,张银龄情绪大好,又恢复刚到满洲时的神态,表现的踌躇满志,大有轰轰烈烈干一场的神态。助手想,不知道汪精卫给这位张先生,许了什么愿,封了个什么官。总之,张银龄又改变了主意,暂不返回,将按原计划,继续哈尔滨行程。 助手又联系了日军医院,给张银龄做了全面的体检,确认张银龄身体并无大碍,最近胃肠不舒服,主要是神经高度紧张,还有劳累共同所致。 日本人又开始为张银龄忙碌,准备他北上行程,要确保他的安全,要作到万无一失。 那天,赵启山与长猴、老张分手后,直接来到与抗联的联络点。让赵启山感到意外,政委老魏也在这里。 老金出门,则关好门,老魏就紧紧握住赵启山的手,“诗人同志,我们总算又见面了,袭击机场时,我还把你当成友军,没想到你真是我们的同志,还是参加过长征的老同志,更没想到的是,你还是我们支队长王玉河的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