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解救同志千钧一发 (第1/1页)

从陶站长病房中出来,赵启山心情是悬着的,尽管陶站长和贺莹的剧情,说出来让人发笑,其中也对赵启山具有威胁,但重要性还被赵启山排在了后面。排在前面的,自然是孙福生和行动队,可能对党的联络点进行破坏。 行动队有三个山头,分别是队长孙福生,副队长兼一分队队长老张,副队长兼二分队队长小王。人员也分成三拨人,这三人各拉了一拨人。 原本,陶站长和赵启山商议,设两个副队长,各掌握一个分队,这样就可以架空孙福生,让孙福生无人可用,成一个光杆司令。但孙福生心不甘,利用他队长的身份,强拉出几个铁杆,脱离两个分队长,跟着他去活动。 孙福生拉出的人中,老张一分队的人居多。这和老张消极懈怠,不去管理队伍有关。 小王的二分队,几乎成为陶站长的“御用”队伍,由于有陶站长这块牌子,有陶站长的撑腰,不用搭理孙福生。孙福生拿小王也没辙,久而久之,小王的队伍,孙福生根本指挥不动。三个山头中,也属小王的力量最强大。 赵启山也想拉住一分队,几次对老张抛出橄榄枝,但老张就是不愿接。在赵启山被通共审查,传出限制使用后,老张更是远远地躲着赵启山,直到赵启山第二次被审查,让人看到他的廉洁,老张才愿意与赵启山接触。 陶站长为自己的利益,肯定会指示小王,紧密配合孙福生。 赵启山不清楚,孙福生已经侦察到什么情况,是否发现了两个联络点。 中街药铺,是后成立的联络点,最近几次,赵启山都是在那里,与老魏接头。 孙福生认识老金,老金的住处是老联络点,暴露的可能性大一些,必须立即转移。 赵启山给药铺打了电话,老魏不在,赵启山用暗语,希望联络点尽快转移,起码老金要转移,他的危险性要大一些。 孙福生的确发现了老金,立即命手下的人监视起来。两天前,孙福生还向陶站长做了汇报,并提出对赵启山保密。从审查赵启山通共的材料中,陶站长也知道,抗日时期,赵启山经常与老金联系。 刚才,陶站长有意提一下孙福生,就是要赵启山注意一点,别让赵启山卷入其中。陶站长的判断,赵启山还是亲共,而不是通共,理由之一是他与梅琴结婚。 既然赵启山知道梅琴特务身份,还敢与她结婚,证明赵启山心底坦然,否则很快就暴露身份,梅琴又不是不谙世事的小姑娘,除非梅琴也是共党。哪有两个特务机构的长官,同是共党,又敢公开亮相结婚,有意引起人们的注意。 另外,从梅琴家庭出身,第一任丈夫情况判断,她肯定不是共党,也没有与共党有过交集。 有这些因素,陶站长才排除对赵启山通共的怀疑。但陶站长也忘了,人们都愿意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事情。 药铺接电话的人,是一个懂药的同志,也是老抗联。他用暗语,提出马上与赵启山见面,赵启山同意了。 这同志马上告诉老医生,需要出一趟急诊,又对待诊的瞧病人说道:“各位,非常抱歉,有一位难产的孕妇,现在接生婆来电话,需要老医生过去,否则两条人命,麻烦各位请回。我已经记住你们四位,下次来诊,免费瞧病,抓药只收保本价,今天实在对不住大家。” 有人说道:“难产应该送西洋医院,开刀把孩子取出来。” 另一个说道:“你还不知道呢,这个老郎中治难产可神了,上次有个高龄媳妇难产,就是这位老郎中,几针下去,孩子就生出来了。” 赵启山来到接头地点,接上老医生两人,“老曲,魏部长去哪里了?” 老抗联姓曲,回答道:“你走后,魏部长带两个同志,马上离开了,没说去哪里,我分析,是不是去老金处,发送情报。” 赵启山一阵懊悔,这正好给敌人一网打尽的机会。 “老曲,你把师傅隐蔽好,回来躲在暗处,注意观察药铺门口,不要进屋,如果魏部长回来,给屋里打电话,最好能截住他们,我去老金那里观察一下。” 老曲说道:“老金现在一直有病,如果安装个电话就好了。” 赵启山道:“不开门做买卖,除非是达官贵人,谁能装得起电话。”赵启山拿出一架小型望远镜,递给老曲。 “我有!”说完老曲领着老师傅离开了。 如果老金被孙福生盯上了,去老金那里,一般的化装,肯定骗不过行动队员,更别说骗过孙福生了。 还没有入夏,虽然不穿汗衫这样的衣服,但把脸都遮住,在大白天肯定是不行的。赵启山把车停回保密局,穿着轻薄的衣服,趁人不注意,来到楼顶水箱处,那里放着一布包裹,赵启山打开,易容化装。然后,来到一处楼角,这里是岗哨的视线死角,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上面还有一个喜鹊巢。 赵启山站上女儿墙,纵身一跃,攀到了树杈上,小布包塞进喜鹊窝里。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