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疑云密布波涛湍急 (第1/1页)

赵启山还在怵然之余,那人又说道:“昨天警察就问过我,今天你又问,一看你就是个当兵的,只是没戴帽子,没穿上衣,你也是个官的吧?” 赵启山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我那算什么官,管了几十号人。” “我那个兄弟,也是当兵的,是个上尉,管一二百号人呢,我看他穿的那布料,照比你这差多了。” 这家伙还知道从布料上看人,“你兄弟在哪当兵?” “成都。” “成都是个好地方,大城市。老哥,北城门出去,对着是什么村子?” “城北没什么村子,一个小李村,一个大王庄,还有三口井村,北边,东边都是大山,西边是藏区。除了走亲戚,进出北城门的人挺少。” 赵启山附和他说道:“是的,一般都走东门和南门,西门走的也少。” “西门就是走藏区。兄弟,听口音你不是本地人,该不是看地形吧,还真要打仗了吗?” “应该不会打仗的。老哥,小李村和大王村的人,出门愿意坐马拉轿子吗?” “谁愿意坐那玩意,我们出门坐大车,学藏民骑马。轿子那玩意,给大姑娘和老太爷准备的。” 赵启山和这人坐在一起,那地方避风,太阳照在身上暖暖的。 昨天警察就来问过,但这么关键的线索,有人刻意隐瞒了。 “老哥,你跟警察熟悉吗,昨天来找你的警察,你认识他?” “警察谁不认识几个,不认识警察,什么事情也干不了。但昨天找我的人,不是很熟,但知道这人,管站街巡逻的王队长,他就是大王庄的人。” 两人聊天聊地,聊得不亦乐乎。这时城楼下面,有汽车喇叭声音,赵启山知道,这是老鲁开车来接他了。 赵启山把大半包烟,往那人怀里一塞,“老哥,你也帮我个忙,把城门给我打开,我今天也少走点路。” “没问题!” 工头揣好半包烟,乐巅巅跑下城楼,看到军车,愣了半天,最后还是打开了城门。 说完“谢谢老哥”,赵启山上车走了,工头留在原地,他知道一般管几十个人的官,是坐不上这样的车。 赵启山对老鲁说:“先去小李村,再去大王庄,最后去三井村。” 这一趟走下来,赵启山大致心里有谱了。而老鲁的感觉,这路也太难走了,即便是马拉轿子,也要被颠散了身子骨。这三个村庄,只适合骑马出行。 出了这三个村庄,往山里的路,小汽车和马拉轿子,根本无法通行。 他们能把刘老太爷藏在哪里? 找刘老太爷很重要,但如果城中卫戍部队,和刘主席有异心,那是更可怕的事情。刘主席的官邸、政府机构在城中,自己虽然主要负责201军,但自己的站址,也在城里,就连201军大部分高级将领,包田汝真的家,也都住在城里。 当然,驻扎在城外东边的201军,攻入城中,不费吹灰之力。但城中,如果有众多大人物和家属,被卫戍部队扣为人质,201军还能不顾一切地攻打城池吗? 赵启山不想原路返回,再从北门入城。另外,转了这么长时间,没准那帮工人,已经收工离开了,如果那个工头不在北门,自己根本进不了城。 “从北门外,顺着城墙根,能不能转到东门?”赵启山问老鲁。 “走路、骑马可以,开车够呛,许多地方,护城河塌方严重,车通过弄不好会翻到护城河里。还有,贴墙走,容易被脱落的碎石,砖块砸中,没人愿意冒险贴城墙走,那还不如从城中穿过呢。” 对老鲁的回答,赵启山认为有道理,维修城北门和箭楼,就在风化的墙、瓦伤人。 赵启山突然脑中划个魂,从北门出来,小李村,大王庄,三井村没多少人家,出现一个马拉轿子,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不好藏人。 如果是抗战时期自己,在东北时要藏一个人,像这样的地形,也不愿意放在这三个村庄里,怕日伪满军挨家挨户搜查。绑架刘老太爷的人,也会是同样的心理状态,所以自己考虑,这些人一定要向东,走北门是为绕开201军,进入广大汉人地区。 为什么就一定要往东走呢,向西进入藏民地区,不也可行吗?西门出来,或者北门出来向西而行,广大区域都是藏汉混居地区。不走西门,是西门有人把守,有人进出,怕人多眼杂。 广大的民族混居区域,还有各色民族武装,要派军队挨家挨户的搜查,不但如同大海捞针,兵力远远不够,还容易引起各种矛盾。 “向西走,进入藏区!”赵启山下达了命令。 老鲁皱起眉头,“站长,我们这样开车乱闯,容易被藏民打黑枪的,虽然近来关系改善很多,但不打招呼就进……” “政府人员不打招呼,就不能进藏区,甚至是混居区吗?” 老鲁道:“那倒不是,一般都要有军队跟随保护。” 赵启山:“不用怕,你看住汽车的油就行,别开不回城里。”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