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第一次寿县保卫战⑦ (第1/1页)

好书推荐: 道家祖师

史保国成功地将进攻寿县的日军挡在了北城墙外。 望着高大坚固的城墙,日军指挥官决定改变策略,变一路进攻为多路进攻。 中村右一下令一部舰艇向正阳关开进,攻取正阳关;一部向瓦埠湖开进,进取平山头,然后从陆路分别攻击寿县的东门和西门。 中村右一企图三管齐下,拿下寿县城。 话分两头,各表一枝。 却说进攻正阳关的是日军中佐鬼塚大队长。他率领手下近千人,驾着六艘舰艇浩浩荡荡逆水而上,不几便到了正阳关。 鬼塚大队长在指挥舰上举着望远镜观察正阳关,发现这座千年古镇雄踞在淮河边,同样有高大坚固的城墙;而那座写着“望淮楼"三字的建筑,更像一只雄狮蹲着,令人望而生畏。 此时镇守在正阳关的是桂军的一个营,营长叫田罕。 说来也是巧,这个营正是桂军第三十一军的809团,团长正是樊登科。 不过樊登科本人并不在寿县境内,而是在颖上。他奉上峰的命令扼守豫皖边,目的是防范日军西进豫省,同时也负有保卫第十一集团军总部的职责。 在津浦线上,他曾经与柯岩和柳曼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他还爱着柳曼。 但是他不知道柳曼现在正在寿县与日特影子队作殊死搏斗。他若知道,还不知会怎样惦记着呢? 日军进攻正阳关是早晚的事。这是因为正阳关区域位置特殊。 “淮水出桐柏,流至颍寿,夹淮而东,有正阳关。‘长淮三面八百里,七十二水归正阳'”,正是正阳关地域位置重要的写照。 闻得日军来攻,田罕登上望淮楼。 宽阔的河面上,但见日军舰艇一字儿摆开,黑魆魆的炮口虎视眈眈地对着正阳关。 田罕眉头紧锁,他知道,一场恶战就要开始了。 田罕本不怕,广西士兵历来被称为狼兵!可是在津浦线,他这个营多次与日军尘战,消耗很大。现在营里虽然经过补充,人员和装备都较齐全,但所补之人皆是新兵。新兵没有经过训练,其战力肯定要大打折扣。 为了弥补这个缺陷,田罕决定采取先发制人的战法。他命令炮兵连立即向敌人开炮。 为了加强正阳关的防卫能力,团长樊登科特意将炮兵连拨给了田罕。 为什么要先发制人呢? 田罕是这样想的:淮河地域宽阔,回旋的余地很大,而北门和西门均面临淮河,倘若日军不仅从北门进攻,还从西门进攻,能阻止住日军吗? 基于这种考虑,他决定采取先发制人的办法。 田罕将炮兵连布置在北门与西门之间,可以直接打击进攻北门或西门的敌人。 当下,几门大炮一齐对着停泊在北门外的敌人轰击。 这是一种野战大炮,叫苏罗通机关炮。 抗战初期,桂军成立了两个炮兵营,所购买的大炮是瑞士苏罗通战车防御炮。一个炮兵营给了46军,一个炮兵营给了31军。 战争进行了一年多,桂军深感炮兵的重要。于是,各军都扩大了炮兵的规模,基本上一个师就有一个炮兵营。 苏罗通机关炮名义上是由瑞士苏罗通公司制造的武器,但实际上苏罗通公司是二战前德国为了规避凡尔赛条约,由莱茵金属公司在瑞士设立的一家子公司制造的。 苏罗通机关炮对于当时极度缺乏防空与反坦克火力的中国军队来说可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同时威胁日军飞机,坦克装甲车,步兵乃至还有一定攻坚能力的武器。 苏罗通野战大炮可以发射两种炮弹,一种叫穿甲弹,是专打日军坦克的,可以打穿一公分厚的钢板;一种是打日军重机枪的,日本人的机枪阵地最怕这种炮。 田罕命令炮兵开炮,几发炮弹过后,田罕从望远镜里发现有一艘日舰起了火。 也许是这种先发制人的做法凑了效,日军遭到创伤,当即就分散开来,其一部后撤,企图脱离中国炮兵的打击范围,一部绕到正阳关的西门,准备从西边攻击正阳关。 大家知道,正阳关与寿县城不同,正阳关的北门与西门均临水,且都筑有码头,日本人想来个两面夹击,攻取正阳关。 这是田罕最忌讳的。 西门的码头不但没有北门的长,而且很平缓。不像北门。北门外有十八级的河埠头,河埠头连接着码头,地形较复杂;西门没有河埠头,西门外即是码头。 看到日军分出一部兵力去攻正阳关的西门,田营长赶紧打电话到西门守将。 镇守在西门的是营附李子维,是他带着的三连。 西门地形不利于防御,事先田罕就在码头上筑有野战工事,有一个排的官兵据守着工事。 另外,田罕高度重视城墙的防御作用,在墙头上广设机枪掩体。他告诫李子维,若遇敌人炮击,应想方设法保护这些掩体。 保护城墙上的掩体,这却有点强人所难。谁都晓得日本人的大炮厉害,日本人的大炮一响,直接受打击的便是这些掩体。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