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最大败笔 (第1/2页)

却说黄文氏听那婆子狡辩,便不由得想看皇妃会怎么处理。 却见皇妃哼的一笑,依旧是奶声细气的说道:“老夫人。哼。你倒是还记得老夫人。今天这把人打的鬼哭狼嚎自然也是老夫人的意思喽?” 那婆子一听这话,顿时变色,忙道:“不是奴婢们打她,是她自己理亏,还没怎么就先哭了起来。” 皇妃不再理她,只回身问紫玉:“我现在糊里糊涂的,也不知道这府里的规矩。你们这些丫头是统一归什么人管,还是各部门有各部门的管事?” 紫玉灵动,马上就意会了皇妃的意思,便说道:“回皇妃,据奴婢所知,府里的丫头都根据工种各自有各自的管事。像奴婢们,是皇妃屋里的,自然归皇妃管教。其余浆洗,打杂,厨房,这些均有各自的头,就连门上的这些嬷嬷们也是。但不管他哪一行,是什么头,只要在这府里的,都得听老夫人和皇妃的。” “那就好。”皇妃点头道,随即对那婆子说道,“你出去吧,叫你们的头进来。” 那婆子听着话音不对,便要讨饶,却听皇妃又改了主意,说道,“不用进来了,你去告诉她,若是她管不了你们,只管说话,我另选他人就是。若是她管你们你们不听……”皇妃说到这里略顿了顿,才又说道,“也让她说话。” 婆子怔了怔才听明白皇妃的意思,便扑倒在地,一个劲告罪求饶。却听紫玉对雀儿几个道:“你们还愣着做什么。这里还有黄大奶奶,就让人在这里大呼小叫的,这屋里还有规矩吗!” 雀儿听了,忙跟丫头们上前把那婆子赶了出去。又让小丫头拿了布子来,把婆子待过的的地方一阵擦洗,又喷了香雾,这才退了出去。这时,二门上的管事婆子忙忙赶来在门外告罪,说管教不力,让皇妃处罚。皇妃也不让她进来,只隔着帘子说道:“你这话说的对,管教不力就该受罚。既然你明白,以后你下面的人再要犯错,我就找你说话喽?你别委屈,别的人也是一样。若是不想吃这一碗饭的,你们只管做声,我这里有的是人手。” 管事的婆子只说不敢。请示皇妃怎么处罚那婆子。皇妃笑:“这种小事也要我来管,还要你们这些做头儿有什么用?” 那婆子头听了,连说不敢,躬身退去。 先不说黄文氏大开眼界。她也是大户人家,也管下人,也看别人管过。但从没见皇妃这样,云淡风轻的就把一府的人都给管了。你想皇妃今天这话传出去了,哪个工种的头不得打起十二万分小心来?有这管理层问责机制,他们谁还再敢懈怠?有当头的上行,下面的人敢不下效吗? 却说二门管事的婆子回去后,心里先还有些不服。仗着自己是这府里的老人儿,便找了个机会去向老夫人诉苦。谁料老夫人听了只说自己老了,一辈人管不了两辈子的事。又说这家以后迟早得是应皇子和皇妃来管,让她们以后好自为之。婆子听这话,显然这老夫人已经和皇妃穿一条裤子了,再说什么也没用了。为了保住当头的饭碗,只得拿犯事的婆子开刀。要知道她们这头可不是白当的,钱挣得多,活还不用做,有什么事只管指使别人就行了。可左思右想,怎么处罚都怕皇妃不满意,最后一横心,罚了那婆子三个月的月银,自己也自罚了一个月的,这才敢上报皇妃。这一下,下人们才知道厉害。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想要制服下层的人,利益永远是最有效的武器。自那以后,不管是内院外院,还是东府西府,管事的无不是目光炯炯,生怕被下面的人连累,下人们更是恪尽职守,怕被管事的挑出毛病来。 老夫人见此,自觉老来有靠,心中欢喜。便也在话言话语中给皇妃撑腰,说各人只管做好各人的本分,不可偷懒,也不可越权。下人们自此更不敢造次。 却说内院的丫头们先还不觉得皇妃这是在替她们出气。只当是婆子们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正赶上皇妃有客人,碍于脸面,只得出手。可没两日,雀儿的哥也来给雀儿送东西,待雀儿出来时,却见他哥早被婆子们请进了值房,又是泡茶,又是切西瓜,各个脸上都笑的像一朵花儿似的。走时又亲送出去,还有人跟着帮雀儿把东西送回来。雀儿直笑说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后来别的丫头出去也是这番礼遇,这才知道她们的地位确实跟以前不一样了,一个个庆幸说这下没人再敢找她们的麻烦了。谁知不多几日,麻烦就找上门来。 原来这内院里并不都是皇妃的陪嫁丫头,也有好几个是家生子,父母现在还在义王府里当差。但凡这些干得好的家奴,其下一代几乎都会顺理成章也来府里做活。那时候能在大户人家做活是一个很体面的工作,挣钱多,地位高,旱涝保收,就相当于现在的铁饭碗。尤其是女孩子,嫁人的时候还能多挣一副陪嫁。 那些家生子仗着爹娘的关系,一向自视甚高。而府里的人大多也都是从义王府过来的,也对她们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