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解释秘辛 (第1/2页)

朱元璋思考了好一会儿,还是猜不透谶言的意思。刘伯温说的每一个字他都认识,但加在一起就完全摸不着头脑了。 他还以为是自己的学识不够的原因,有些心虚。一个要饭出身的皇帝,读书识字的本事还是在军营里学的,这些年南征北战间虽然闲暇时间在抓紧“扫盲”,但跟他手底下的正牌读书人比起来还远远不够。 朱元璋不是自大的人,不会以为自己当了皇帝就是天底下最厉害的人,理解不了谶言的意思大概率是因为自己的书读少了。 殊不知即使大明后世最厉害的读书人解缙来了也解读不出来,千人千面,每一个人读出来的意思都不一样。 朱元璋极力掩饰着自己内心的急切,表面却装作很镇定地询问:“作何解,我大明能延续几何?” 这是每一个开创基业的皇帝都最关心的问题。 刘伯温微微一笑,没有回答,却提笔在纸上写下四个字。 朱元璋一把抓过来眯眼一看。 “遇顺则止......”朱元璋念了出来,“何解?” “上位,不能说。”刘伯温解释道。 朱元璋是知道刘伯温此类人的特点的,钦天监的大部分官员都是这样,说话大喘气,有些留一半,有些则跟刘伯温一样说句天马行空的话出来,剩下的只能自己猜。 朱元璋也没有生气,只是嘴里嘟囔起来:“你们这些学数理的说话就是不爽利,老是留一手。” 他开始盯着纸上的字思索起来,直到看到“顺”字时突然来了灵感。 把“顺”字拆开不就是三百八吗,三百八十年吗,我大明朝国祚才这么几年。 朱元璋心里一紧,有些不甘心。辛苦这么些年才赶跑元人,开创大明,还制定了很多有利于黎民百姓的国策,怎么才三百八十年,难道子孙后代都是“瓜怂”,把我的大明祸害了。 后又转念一想,唐宋盛世又如何,不也没有超过三百八吗,够了,够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咱可管不了后世那么多代的事了。 想到这里,朱元璋紧皱的眉头又松开了,心里也舒爽多了。 如果黄耀祖在这儿的话是一定知道“遇顺则止”的意思的。 大明终于崇祯,毁于李自成之手,而李自成建立的政权就叫“大顺”。 刘伯温知道朱元璋曲解了自己的预言,自行脑补了结果,但他的目的也达到了,这是最好的结果。 没等朱元璋高兴一会儿,刘伯温说出了此行的重点。 “上位,这是昨天的结果,但今天......结果变了。”刘伯温很遗憾地说道,还低下了头,躲开皇帝灼灼的目光,他知道自己这句话带来的后果。 “变了?”朱元璋的声音陡然拔高,双眼怒目圆睁,帝王的气势充斥着整间屋子,连在屋外等待的内侍也不由得心里一紧,隔着门也不敢有小动作,微缩着身体,卑微极了。 这是火山爆发前的帝王,任何动作都有可能会带来雷霆一击。 朱元璋还心里得意时陡然听到这句话,变了,是变长了还变短了,要是变短了...... 刘伯温能够感受到头顶上传来的灼人目光,还有帝王即将喷发的怒火,但事已至此,硬着头皮他也要说下去。 “变了,大明国祚还有三年。” 此言一出如同石破天惊。 砰! 朱元璋震惊之下将整个棋盘抛到了地上,发出一声脆响。 同一时间,守在殿外的拱卫司侍卫踹门鱼贯而入,明晃晃的佩刀全部出鞘,准备围上来。 内侍在一旁高喊道:“护驾!” 朱元璋头也没抬,大手一挥,大喝一声:“退下。” 原本气势汹汹的侍卫令行禁止,转身退出殿外,内侍小心翼翼地掩好殿门,整座乾清宫又恢复了平静。 “刘伯温,今天你不解释清楚朕会诛你九族。”朱元璋气急败坏骂道,“大明初立,三年就亡了,你是将朕比作秦二世还不如了吗?” 刘伯温抬起头,迎向皇帝的滔天怒火,苦笑道:“上位,请息怒。自臣跟随陛下这些年来,可有曾一句妄言。” 朱元璋剑拔弩张的怒火平静了下来。 是啊,刘伯温还是他亲自派人请来的,这些年来出谋划策,功劳卓着,言了必中,在军国大事上从来没有出过差错,今天怎么会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呢。 朱元璋面色不善地盯了刘伯温一眼,意思就是好好解释,不然没有你的好果子吃。 刘伯温跟随朱元璋多年,知道他的意思,开始解释起来。 “上位,臣自小就被人称为神童,可臣自知只是一个普通人,虽开蒙早一些,但也断然不是生而知之的天人,一切的一切都要从臣得到那卷天书说起......” 刘伯温从头开始讲了起来,朱元璋面无表情听着 ,没有插话。 “斩龙之术,斩龙脉?到底什么是龙脉,摸不着看不见。”朱元璋听到这里发出疑问。 刘伯温见朱元璋的怒火终于收了起来也松了一口气,耐心解释道:“龙脉是风水一学上的说法,指的就是起伏的山脉,风水大师能轻松找到龙脉所在之地,土是龙的肉,石是龙的骨,草木是龙的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