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2/4页)

李花儿也知道自己年幼,对柯昭来说无半分威胁,而柯昭显然也乐得卖个人情给她。

扶助故人之女,传扬出去,对这杂货铺的名声也有好处。

果然,柯昭听见李花儿同自己说的坦诚,就笑道:“大侄女既然如此说,我也与大侄女说个实话,你手中的簸箕与筐,编的虽好,却卖不出好价钱去,寻常百姓家,得用就行,哪里用得着这么细致?卖三十文四十文,无人买;卖十文二十文,又糟蹋了大侄女的手艺。”

李花儿点点头,果然与她所想差不多。

李果儿在旁边听着,倒显得有些沮丧了。

不过,那柯昭话锋一转,托着李花儿编的蟋蟀笼子,正色道:“而这蟋蟀笼子,却是好极的,我可以给大侄女五两银子。只是问大侄女一句,你这手艺既然是承自你爹爹,那可还能编的更精巧些?除了这竹的,木、陶、瓷、金、银、玉一类,大侄女可能想到极好的样子?也不必大侄女亲自做,只出样子就好,至于这价钱,我也照一个五两给大姑娘,可好?”

李花儿听见这话,差点儿没站稳。

她还记得问过李果儿如今的汇价,五十文为一钱,十钱为一两银。

就是说五百文钱换一两银子。

如今米价,一斗才八钱。

李果儿给吴家洗一次衣服,二十件,三十文,还要自己搭上草木灰呢。

寻常人家,省着些花用,二十两银子能过一年,纵然李家姐妹二人如今没地出粮吃的,二十两银子也能买许多粮食了

方才那野山鸡,占得个“凤凰”的名字,卖了三十两,于李花儿而言是天大的运气砸在了脑袋上。

而如今一个蟋蟀笼子人就要五两银子收也罢了,还要木陶瓷金银玉各一个,凑成七个一套。

只要她出样子的主意就好。

三十五两。

想到这儿,李花儿反而谨慎了些,问道:“柯伯父是要送人?还是什么用途?总要说说用途,侄女儿才敢说能做不能做。”

柯昭圆脸上的肉轻微地抖着,笑道:“大侄女儿有所不知,我们县里有个小财主,就爱这遛狗斗鸡、赌马玩蟋蟀的事儿,早先他也问过我蟋蟀罐子的事儿,做了几个给他却不满意。今日见大侄女这蟋蟀笼子古朴大方,莫说这清远县,就是咱们平水州,都难找出第二个了,所以我才问问大侄女。”

不知怎的,柯昭一说“喜欢遛狗斗鸡、赌马玩蟋蟀”,李花儿就先想到了那个小沈公子。

能三十两买个山鸡,自然也能大价钱卖堆蟋蟀罐子,真正的玩家眼中,钱不重要,难得的就是看得入眼。

看来这小沈公子的来头,必然不小,所以柯昭才会愿意下这样的本钱讨好。

而李花儿,也乐得做这样的生意。

方才柯昭问的时候,李花儿的脑海中,还真个浮现出了不少这类东西的样子。

文雅的、古朴的、大方的、甚至那上面的花纹,都清晰可见。

李花儿清楚地明白,自己并不喜欢这些玩意儿,但是她就是自然而然地知道,仿佛曾经就有一个喜欢收集这些的玩家,给她细细地说过。

想到这儿的时候,李花儿的心突然有些闷闷的,带着一股子从没有过的难过。

柯昭见李花儿不说话,还以为她因着不会做而为难了,不免叹了口气,有些失望。

不过想来也是,李花儿怕是真金真玉都没见过呢,又如何去设计?

到底李花儿不是李大,有过那么大的缘法。

是以,柯昭摆摆手,正要安慰李花儿两句“无妨”的时候,却见李花儿抬起头,认真地笑道:“柯伯父说的东西,侄女儿还真个知道要如何做。”

第三十八章 撞见个事儿

柯昭一听她说的这般笃定,眼睛顿时亮了:“大侄女儿可是当真?”

李花儿点点头,寻了个借口,笑道:“真的,以前在家的时候,爹爹还真给我说过这些小玩意儿如何造型、如何图画,只不过那时候,也没人要这些玩物。”

柯昭看着李花儿睁着一双闪亮的大眼睛看着她,语气又那么真诚,还真个……就信了。

李大当年心善,救了个奇人,学了好手艺,所以李花儿如此说了,柯昭自然也就如此相信了。

李花儿继续道:“这样,要不柯伯父给我些笔墨,回去之后我将这些东西画出来,三天后再送来给柯伯父,可好?”

柯昭立刻点头,笑道:“好说,三天之后也不用你来送,我派人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