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章 帮得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第1/1页)

“半场88分,哇呜,这可能是我见过的最疯狂的上半场! 胡,这次我看你一直坐着指挥比赛,想来一定很满意球员们的表现吧?” “满意?哦不,我们本可以领先20分的。” …… 波特兰的总经理办公室里,布莱恩-赖特盯着屏幕里正“悠然自得”接受场边采访的胡浩南,手里握着的铅笔都快折断了。 在他的面前,摆着开拓者本财年的各项支出,其中薪水一栏用红笔圈的地方正是胡浩南那千万薪水。 其实千万年薪也没什么,只是想想自己才不到一百万的薪水…… 布莱恩-赖特心中就有那么亿点点不平衡。 凭什么你坐到场边,嚼着口香糖就把钱挣了? 而老子费尽心思,呕心沥血却只能拿这么一点点。 布莱恩-赖特最近的日子很不好过。 就在刚刚,他结束了与乔迪-艾伦的视频通话。 大老板发话了。 “我不喜欢只能赢球却不怎么赚钱的篮球。” 赖特倒是挺也能理解乔迪的苦衷。 别看艾伦家族家大业大,但也禁不住艾伦家族一直在犯错。 本来嘛,离开微软后的保罗-艾伦在投资方面本就没有什么明确目标。 什么有线电视、多媒体、音乐、航天,各行各业,应有尽有。 好听点说是什么赚钱做什么。 不好听点说,那就是有钱任性。 抓起一把骰子,随意往空中一抛,总有一行是能赚钱的。 就比如投资体育——直接点说,投资波特兰开拓者可以说是保罗艾伦这些年少有的高回报产业。 至于其他项目,看看投资界对于保罗-艾伦作为投资人的最终评价就知道了。 “人生最正确的一笔投资就是选择微软”、“一不留神成为亿万富翁”、“随心所欲的投资者”、“最差经理人”…… 但不管怎么说,艾伦家族只要有保罗-艾伦还在,他的影响力就在那里。 各行各业,任谁都得给几分面子。 但随着保罗-艾伦的“倒下”,艾伦家族的生意也就到了最艰难的时候。 乔迪-艾伦虽说一直掌管着家族产业,但在社会影响力终究不如她的哥哥,人们在介绍她的时候,还是会在后面添上一句:她是保罗-艾伦的妹妹。 可以说,保罗-艾伦就是乔迪-艾伦迈不过的槛,但也正因如此,在保罗-艾伦病危住院后,乔迪-艾伦才更加渴望完全掌握家族产业。 因为从她内心里,更希望摆脱保罗-艾伦妹妹的枷锁。 她想告诉所有人,她就是她,是世间独一无二的乔迪-艾伦!是不一样的烟火! 但现实却是狠狠打了她的脸。 因为在保罗-艾伦病危消息公开之后,不少合作商就开始各自寻找退路。 即便还在合作的,也有了自己的小心思。 借用一句电影台词来说,就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艾伦家族面临着重新洗牌。 这样的背景下,家族产业收益下滑就是必然事件。 也正因如此,对于波特兰开拓者,乔迪-艾伦除了能够顺利接管下来之外,迫切希望能够从中攫取更多的利润…… 毕竟,在资本世界里,能拯救“金钱帝国”也只有金钱。 这也是布莱恩-赖特为什么能空降过来的主要原因之一。 布莱恩-赖特不是职业体育人,此前他可没有在任何一支球队担任过要职。 但他是一个标准的商人。 他懂得如何帮老板赚钱,更清楚如何帮老板省钱。 在他看来,想要收取更多利润,无非两条,一是开源,二是节流。 所谓开源,就比如增加周边商品销售。 不过这部分收入对于利润提升收效甚微。 因为NBA规定,所有球队的周边商品销售额都要全部上交,再由联盟进行平均统一分配。 也就是说,每个球队只会获得销售总额的三十分之一。 哪怕开拓者战绩出色,球衣球帽及周边商品卖了三千万,真正能分到开拓者手中的也只有微乎其微的100万。 真正能快速增加收入的还是更多的比赛场次。 布莱恩-赖特阅读过联盟的票房收入分配规定,主场球队能够获得票房收入的50%,客队获得30%,剩下的20%上交联盟。 作为两连冠的开拓者队,一个主场比赛下来,票房收入差不多就有两千多万。 也就意味着,作为主队的开拓者一场比赛就有1000多万的票房收入。 这也是布莱恩-赖特为什么赛前致电胡浩南,希望胡浩南能够把胜利带回波特兰的原因。 只是,看开拓者这上半场比赛势头…… 半场88分,这一场下来不得冲着180分去了? 如果胡浩南知道比赛可以这么算,大概会直接给他一个大逼斗——那麦迪一场比赛不得拿下1100分? 不过。 此时的布莱恩-赖特看着那醒目的比分,感觉自己正看着千万美刀离他而去。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