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准不准都难 (第1/2页)

并州那边无忧,眼前的曹操虽然和自己依然是激战,但总体来说还是维持在一个“势均力敌”的局面。 袁绍是不会承认已经已逐渐入下风的。 青州和徐州又没打起来,所以现在最主要的战线反而是幽州那边,能否地方住孙策的二十万大军了。 如果挡住了,那幽州无恙,其他州郡也就没事了。 如果没有挡住,那可就有些麻烦了。 孙策可以西进并州,或者从北方威胁冀州和青州。 而且青州那几个沿海地区的郡县,又随时都能有来自海上的威胁,再加上徐州的敌军一旦北上,那袁绍可就“四面楚歌”了。 现在天下就只剩下他们袁曹孙刘四大诸侯了,而曹操显然是和孙家的孙权有了某些商议好的事,就是不知道刘备和孙家的关系如何? 要是刘备也加入他们的话,那可就大事不妙了。 不过袁绍想联合刘备好像都不容易。 以袁绍的观点,刘备这次主动来图谋并州,才是这次袁绍局势危急的“罪魁祸首”。 他要不来,孙家也不会来,依然是袁绍和曹操的争斗。 不过现在说这些都没有用了,从刘备派遣使者来警告袁绍的时候,就已经不是一个并州能够满足他的胃口得了,必定会想要得到更多。 只希望鲜卑大军能够打败刘备大军,袁绍才能真正高兴起来。 散会之后,郭图也是有些不情愿的派人把袁绍的决定,派快马去告知二公子袁熙和田丰三人,命令他们无论想什么办法,都要打败孙策,守住幽州,并且表明渤海和南皮一线的援军很快就会支援他们。 而在袁绍的命令到达幽州之时,袁熙和田丰以及几员将领正在愁眉苦脸的商议,该如何面对眼前的难题。 原来是孙权建议孙策,给袁熙送了一封书信。内容是孙家大军要对付鲜卑的那五万大军,请他们放开一条道路。 孙家保证不会攻打幽州的郡县,也不会扰乱百姓,他们的目标只有那五万鲜卑人。 如果袁熙不放孙家大军进入幽州,那孙策会带着大军从幽州北方绕道而行,直接到离鲜卑人最近的地方直接穿插过去。 到时候希望袁熙不要阻挡。 一旦阻挡,或者帮助鲜卑人,那孙策将下令直接开战。 书信内容基本就是这些,不过语气比较严厉,大概意思就是我要去消灭那五万鲜卑骑兵,希望袁熙尽量配合,但如果你不配合还阻碍的话,那就连你一块收拾了。 袁熙的性子比较软弱,如果换成袁谭或者袁尚的话,估计当场就要勃然大怒了。 不过好在田丰沮授审配这三大谋士正好在他这里,总算是有人可以商议了。 于是袁熙把田丰三人请了过来,同时把留守幽州的将领也都叫了过来。 只不过,面对要不要同意孙策放开道路与要不要帮鲜卑的时候,众人确实为难了起来。 因为孙策信中的言辞非常强硬。 要么你放开道路让我过去,要么你不放路我绕过去,但是我攻打鲜卑的时候,你不许动。 要是敢于阻挡或者是帮助鲜卑的话,我就连你一起收拾。 虽然有些感觉受到了轻视,甚至是侮辱,但他们确实是为难了。 尤其是田丰三人,他们本来就反对袁绍勾结异族,以前袁绍做那些事情的时候,都是避着他们,让他们也没有办法。 不过这次他们在幽州,也是亲眼看到了幽州百姓的惨状,对那些鲜卑异族也更是怀恨在心。 所以他们的心中,是偏向于不管不顾的。 那些鲜卑人爱死不死,死了最好。 但是现在袁绍的二公子在呢,而袁绍是肯定不希望这五万骑鲜卑被灭的,估计用不了多久,得到消息的袁绍,就会下达命令给袁熙。 他们倒是不担心孙策言而无信,来个什么假道伐虢的把戏,因为孙家的声望和信义还是值得相信的,但是袁绍肯定不会这样想,哪怕他也相信也不行。 因为坐看这五万大军被消灭,而袁熙的幽州军被帮忙的话,并州那边的鲜卑单于肯定会不愿意的。 万一到时候把并州的兵力全都撤走的话,那并州很快就要落入刘备军之手。 就算孙策后面不主动攻击袁绍,就光是刘备与曹操的两面夹攻,袁绍都是承受不住,败亡是早晚的事。 所以在田丰三人沉默表示没有办法的时候,一时之间,袁熙也是犯了难,不知道要如何处理。 感觉怎么回复孙策。怎么做都不对,想要拖几天都不行,因为孙策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孙策大军已经出了辽东,正在往辽西郡而来,很快就要继续往西,和五万鲜卑碰面。 要是袁熙再不做出决定,孙策很可能就要攻城了,然后一路打过去。 无奈之下,袁熙只能是给孙策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做不了主,希望孙策可以等两天,等到他派人去请示袁绍再说。 书信是送出去了,但是他也知道应该是没有用,孙策不可能等他的。 所以只能是无奈的让辽西郡各地的守军,不要和孙策军起冲突,并且有可能的话,尽量拖延孙策的时间,能拖一点是一点。 而后面发生的事情也基本在预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