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游子吟 (第1/1页)

孙权装作一副不好意思的姿态,说道: “薛公子谬赞了,孙某从小是读了几本书,但是绝对没有薛公子有才,所以这作诗一事就不用了吧?” 薛厉一听,乐了,你不会作诗才好,你要是真能作出来一两句不错的诗句,那这还反倒给你长脸了。 心下虽然高兴,但是嘴里可不是这样说的: “孙二公子实在是太谦虚了,丹阳和吴,二郡之人,谁不知道孙家二公子的才名啊? 所以孙二公子就不要推托了,随便赋诗一首即可。 天色已晚,我等在听闻孙二公子大作之后,也好早些回去了。” 我擦咧…… 孙权心里好笑,你这小子找的什么蹩脚理由啊? 还两郡之地都听闻我孙权的大名? 要真这样,你现在和刚才那个马屁精还敢来找我的麻烦? 还什么我要不作诗你们就不走了呗? 还把责任推到我身上? 得,刚才看你们做了一些狗屁不通是诗词,那自己也就如你所愿,找一首像样的诗句给你们开开眼。 孙权低下头,回忆着自己前世看过哪些描写母亲的诗句。 薛厉一看孙权低头不出声,顿时有些高兴,看来有希望。 “孙二公子如何啊? 有诗作了就念给我等听听,让我等见识见识孙家的文采。 要是一时之间做不出来,也无妨,自罚三碗即可。” 孙权一听,又乐了,这还将上军了? 正好,自己还真想起来一首歌,应该够用了。 于是孙权开口说道: “得,既然薛公子话都说到这儿了,那孙某就勉强赋诗一首好了。” 啊?还真做出来了? 不光是薛厉愣住了,其他那些上百的文人学子也都愣住了。 不过惊讶归惊讶,但是每个人都竖起了耳朵,想仔细听听孙权到底能写出什么样的诗句。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听完孙权所念之诗,现场一片寂静。 念完之后,孙权开口继续说道: “拙作一首《游子吟》,让各位公子见笑了…… 还请薛公子指点一二……” 薛厉看到孙权发问自己,顿时心里暗骂: 我指点你个屁啊我,这让我怎么指点? 其他人也是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向孙权,仿佛眼前的孙权并不是他们之前所了解中的那个孙权。 虽然他们所作的诗词歌赋不怎么地,但是基本的好坏还是知道的。 这首诗的质量,他们心里都有评定。 他们自问,以目前自身的水平还写不出来此等诗句。 而孙权才多大啊,好像还未满二八年纪,居然已经有文采到这种地步了? 他们可不认为这首诗是孙权提前准备好的,或是找他人所作。 因为今天这个诗会可是临时由现场的学子来命题的,孙权不可能提前得知。 那只能证明孙权现作的一首《游子吟》,把他们全都给秒杀了。 在这首《游子吟》面前,他们上百人所作近百篇诗词歌赋,统统黯然失色矣。 薛厉急忙开口说道: “孙公子所作之诗极好,佩服佩服。 对了,顾家主,天色已晚,我等就不多打扰了,告辞,薛某改日再来赔罪……” 说完薛厉对着顾雍行了一礼,然后跟随几个同伴匆匆离去。 其他文人学子也是有样学样,施礼告退。 临走的时候,都是用各种异样的眼光看一眼孙权。 孙权装作不知道,坐下来继续吃东西。 他现在可不走,还有正事没说呢,自己怎么也得蹭顿饭再说。 很快,庭院之间的文人学子走得干干净净,而顾雍也是亲自送到门外。 等顾雍回来,对着孙权一礼,说道: “孙公子,咱们入内一叙如何?天色不早了,我让下人准备晚宴。” 孙权起身回了一礼,说道: “顾家主请…… 对了,如果不嫌弃,不如让我手下去准备晚宴可好?” 顾雍眼睛一亮,连忙说道: “如此甚好,早就听说孙家酒楼的酒菜双绝,只因我府中事情繁忙,一直没有机会品尝到,今天托孙公子之福,看来终于是可以满足一下口舌之欲了。” 随后孙权跟随顾雍进入正堂。 而贾华则带着几个下人跟随顾府下人去了厨房。 等到下人给二人奉上香茗之后,顾雍问道: “孙公子果然了得,这一首《游子吟》可谓是道出了母亲和游子之间的深情啊……” “顾家主谬赞了,拙作一首,入不得顾家主之眼。” “不,入得,入得,这样好的诗句再看不上,那是顾某眼瞎了。” 孙权只能“呵呵”两句。 这也不能再夸了,这真不是自己所作啊。 顾雍也是笑了几声之后,暂时把诗会之事放在一旁,转而问起了正事。 “不知道今天孙公子特意登门,所为何事?”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