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袁术出兵 (第1/2页)

孙权带兵直接回府。 一个是商谈豫章分郡之事,另外一个事情,则是马上要和袁术大战了。 自从长安汉献帝讨伐袁术的旨意下达之后,各个诸侯都是只喊口号不发兵,但是袁术却反倒是先坐不住了。 以为手握玉玺就可以继承大统,可惜其他诸侯没有一个承认他的。 而曾经的手下大将孙策更是在得知自己称帝的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就和自己撇清了关系。 这让袁术非常的愤怒,恨不得当初直接就宰了孙策这个忘恩负义之辈。 反正破口大骂之时,丝毫不提及自己失信之事。 而平时帮孙策他们说过好话的杨弘等人,更是被骂了个狗血淋头。 随之而来的汉献帝诏书,更是让袁术惊恐万分,生怕周围的几个诸侯同时来攻打自己。 于是袁术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 最后定下了主动出击之策。 桥蕤率七万大军进攻豫州北部,以防兖州的曹操。 刘勋率军七万,北上进攻徐州,对付刘备和吕布。 张勋率军六万,从九江进攻丹阳郡。 梁刚乐就领军五万从庐江南下进攻豫章郡。 又令李丰,陈纪等人率军四万屯兵庐江西部,以防刘表。 而纪灵率军五万作为五路救援使。 一时之间,袁术尽起大兵三十四万,分攻周边州郡。 就算这样了,还有五万大军驻守寿春。 袁术的兵力可见雄厚。 而且在派出大军之后,袁术下令继续征召二十万士兵。 没人就去强征,没粮草就去世家大族借,不借就抢。 只要能把周边的几个州郡打下来,那自己的势力范围就将迅速扩大,到时候就有人有粮了。 而孙策的镇南将军府,则暂时定在孙府的旁边,等到以后拿下寿春,或者曲阿,再把镇南将军府搬过去。 好在孙权命人在孙府的旁边重新建造了一座府衙。 正所谓有钱好办事,人多力量大,只要工钱到位,工程质量和速度就不用担心。 仅仅一个月,临时的镇南将军府就被建造完毕。 而这个时代也没有什么甲醛之类的,所以建造好了之后,稍等了几天就可以入驻了。 偌大的镇南将军府的议事大厅内,孙策手下重要文武汇聚一堂。 除了在各郡镇守的太守和一些佐官将领之外,数十号人都坐在这里。 孙策端坐主位,而孙权则是坐在孙策后面稍稍偏右一点点,只差了两个身位,就与孙策并排了。 孙权现在没有具体职务,所以坐在下面文武那一列都不太合适。 所以孙策特许孙权这样落坐。 而其他文武也没有什么异议。 孙权的能力,和他的贡献,其他人都亲见或是亲耳听说过。 再加上孙权虽然没有职位,但是毕竟有乌程侯的身份在身,没有人会为了这件事找不痛快。 孙策下手,右边是军师周瑜,下面依次是黄盖韩当等将。 程普和周泰还没有回来。 左手边则是长史张昭,以及各个从事,张纮,鲁肃,顾雍等人。 先是商议豫章分郡之事。 经过众人讨论最后得出结果,豫章分为三郡。 最北面为柴桑郡,孙静担任太守,以防江夏。 南面为豫章郡,太守由刘晔担任。 另一个汉室宗亲刘繇刚刚逃走,换上一个同样是汉室宗亲的刘晔担任太守刚刚好。 而且刘晔可是文武全才,用他来防御荆州长沙郡的敌人是再合适不过了。 孙权也是非常高兴,刘晔,陈矫,这两位大才居然来东吴了,这可是个大好消息。 相信刘晔这位汉室宗亲可以得到重用的。 而更南面是被划分为庐陵郡,太守为陈矫。 接下来就是商议如何御敌之事。 表面看来,袁术进攻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张勋率军六万,从九江进攻丹阳郡。 另一个是梁刚乐就领军五万从庐江南下进攻豫章郡。 最后决定,孙策亲自率兵3万迎战张勋,周瑜为军师,率领韩当,凌操,蒋钦,太史慈,吕蒙等人。 而孙权这边带着自己的班底,同样起兵3万,迎战梁刚和乐就。 因为孙权这边将领过于年轻,孙策有些不放心,所以就把黄盖派给了孙权,给他担任副手。 孙权无所谓,其实就算没有黄盖的话,自己也有绝对的把握打赢。 就凭乐就和两个这俩人,敌军怎么可能赢? 自己手下文有徐庶和陆逊,武有徐盛,马忠,潘璋,董袭,朱然,朱桓等人,就这些武将,哪一个是乐就和梁刚能打过的? 所以孙权为主帅,黄盖为副手,徐庶和陆逊为左右参军,带着众将率军迎战梁刚乐就而去。 因为都是孙权的班底,年纪都差不多,所以大家彼此之间相处的非常融洽,和睦。 并没有发生排资论辈什么的事情,也没有谁看不起谁。 经过孙权,黄盖和徐庶以及陆逊的商议,最终把战场定在了柴桑到彭泽一线。 这里水陆交错,树林较多,利于埋伏。 孙权并不打算硬拼,虽然袁术军队的战斗力不怎么样,但是毕竟人数超过自身一倍。 嗯?乐就和梁刚不是5万人吗? 孙权不是3万人吗? 怎么就超过一倍了? 那是因为孙权的胃口有些大,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