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新一代刘跑跑 (第1/2页)

看现在这个情况,明显是士燮投奔了孙策,认孙策为主了,否则帅旗不可能变成孙字,交州连姓孙的将领都没有,而且就算有也不可能替代士字帅旗啊。 不管敌军主帅是谁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眼前这七万的大军是怎么回事? 士燮在这边的军队只有三万左右,另外多出来的四万不可能都是士燮的援军。 就像是士燮知道刘繇的实力一样,刘繇通过投靠他的苍梧太守吴巨,以及高凉郡得到的消息,士燮手里除非把后方所有的兵力集中起来才能勉强凑够四万之数,可是这个情况又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那也就是说,这里面有一部分是士燮的援军之外,另外孙策也是派了不少兵力前来。 而樊能和于糜手中只有两万多军队,跟原先的士燮士兵还能够打成平手。 但是现在地方一下子出现这么多援军,那是肯定打不过的。 所以樊能和于糜商议了一下,一致决定带着所有手下撤往南海郡,找刘繇去。 而在樊能和于糜主动撤退之后,孙权大军几乎兵不血刃的就收复了苍梧郡。 然后继续往东面进军。 当刘繇接到樊能和于糜的消息之后,也是瞬间傻了眼。 然后召集所有手下大将来商议事情。 刘繇手下现在没有多少人可用,虽然在苍梧郡和高凉郡接收到了一些当地的文武官员,但是有能力者还真没有,也就苍梧郡的吴巨勉强一用,其他的人根本连参与议事的资格和能力都没有。 现在刘繇看着面前的几个人,也是有些心灰意冷。 张英,樊能,于糜,陈横,薛礼,吴巨,以及儿子刘基,然后……没人了。 在从曲阿大战失败,到后来逃到豫章,然后又投奔交州,再到和士燮大战,其他将领已经是死的死,跑的跑。 现在就只剩下这几个人了。 如果能够打败士燮,占领交州,还可以增加无数的人才,毕竟刘繇汉室宗亲的身份还是挺管用的,从士燮手下那么多人建议士燮让位于刘繇就能看出来。 只不过随着士燮投靠了孙策,然后孙策派兵在庐陵和建安屯兵之后,刘繇原本一片大好的形势,就开始逆转,变得只能转攻为守,而且慢慢被蚕食了。 现在一想到西北七万大军,然后高凉郡那边还有三万大军,东面和北面还有三万多敌军,这加一起已经超过他一倍的兵力了。 而且他领教过孙策军的厉害,他可不相信自己的手下能够挡得住敌军的进攻。 而且现在刘繇只剩下南海郡最后一郡之地。 三面被包围,南面又是大海。 现在只有三条路,要么投降,要么死守,要么北上桂阳,去投奔荆州刘表。 投降,也就意味着手下的力量全部失去,而刘繇的个人安危也是犹未可知。 死守,坚守一段时间刘繇认为还有可能,但是时间长了肯定守不住。 他现在所在南海郡即将被包围,外无援军的情况下,早晚都会守不住。 只有投奔刘表貌似还有一些可能。 趁着苍梧郡的大军还没有封锁西北部地区,还是可以从那边直接进入桂阳郡的。 所以,在刘繇极度缺乏情报的情况之下,他做出了一个不知道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决定,那就是放弃防守南海郡,率领大军从西北方向快速进入桂阳,然后北上投靠刘表。 相信凭借自己手中的六万大军,就算刘表不接纳自己,自己也可以继续往西,去零陵,去武陵,甚至是继续西进去益州,怎么着也能找到一处落脚之地。 至于找孙策报仇,那就要等自己有足够的实力之后的事情了。 不过在刘繇做出决定,率军急奔西北地区的时候,发生了一些让刘繇没有想到的事情。 第一,他根本不知道荆南发生的事情。 别说他不知道了,就是桂阳留守的荆州军也不知道周围郡县的消息。 长沙,武陵,零陵都已经改头换面之事,他们都不知道。 第二,刘繇本打算带着所有的士兵北上荆州,结果不知道为什么,手下有三千左右的士兵在得知消息之后,在半夜的时候,直接逃走了。 刘繇也没办法,本地士兵有的人根本就不想离开家乡,而且他占领南海郡没有太长时间,很多士兵的归属感也是不强。 而且刘繇现在也没有时间派大军去把逃兵抓回来,只能是迅速带着还剩下的士兵继续北上。 然后每到夜晚,都会出现很多逃兵。 在进入桂阳郡的地界之后,刘繇的手下只剩下了三万出头的士兵,另外一半的士兵都已经无影无踪。 第三,孙权在得知刘繇大军的行动之后,也是顿感诧异。 本来他以为刘繇会在南海郡死守。 毕竟刘繇手下也有六万出头的军队,又是防守一方。 强攻的话,自己一方的损失可是会很大的。 孙权准备的很多武器装备,现在还都没有拿出来,所以强攻的话只能是依靠比一般弓箭射程更远数十步的那些新型弓箭,然后还是要靠人命去登城。 而且孙权还想着要不要调一支海军过来,从南面发起进攻呢。 相信当海上突然出现敌军的时候,会让刘繇大军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