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返程 (第1/2页)

临走的时候,孙权与众人商议,最终留下了邓芝,蒋琬,文聘,苏飞,李通等人驻守并且发展新得之地。 前两位是大才,邓芝文武双全。 当然这个武不是指武力,而是他会用兵。 蒋琬更是丞相之才。 文聘不多说了,荆州最有名的大将之一,这里必须留一个大将坐镇。 只不过现在他还在蒯越那边,还得等过些日子汇合之后才可以。 苏飞则是加入了海军,负责水路。 李通负责陆路和山地。 郡兵已经不足,所以孙权又给他们留下了一部分的主力部队。 然后交代海军和苏飞,如果有可能的话,就往泰国南边探索,一直打到最南端的马六甲海峡,占领后世的新加坡那边去。 只要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就可以通过印度尼西亚,然后逐渐到达澳大利亚那边。 这可是比从朱崖州和夷州那边到菲律宾,再南下澳大利亚,更为安全很多。 有了这几位文武在这里,应该是出不了什么大事。 缅甸那边还没有去攻打,也就不会碰到印度。 现在也不知道印度那边现在是什么情况。 能让孙权现在感到重视的也就是几个大国而已。 不过也只是重视而已,并不会产生畏惧之类的想法。 除了大汉,剩下也就安息大月贵霜罗马等有限的几个国家而已,算是这个时代比较强大的国家。 可就算被传的很厉害的罗马帝国也就那么回事。 记得后世在网络上有个很着名的问题。 那就是亚历山大要是带着罗马帝国的马其顿方阵,打到了秦朝会怎样? 网友们的回答也是说什么的都有。 而孙权记忆最深的回答就是白起,说人数太少,根本不够杀的。 而孙权在当初也是回复过这个问题。 孙权的意思是,马其顿方阵遇到无敌的秦军箭阵,大喊三声,风风风,或者大风之后,剩下的估计就只剩下打扫战场了。 就当初马其顿方阵的那种装备可真不够看的。 秦军箭阵可不仅仅只是普通的弓箭抛射,还有着脚踏弩和床弩之类的远程武器存在呢。 就凭那些薄木板所制造的简易盾牌,怎么可能抵挡得住脚踏弩和床弩? 而且投石车攻打这种聚集型的阵型可是最拿手了。 而现在这个时代,因为孙权的出现和参与,孙家的冶炼技术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虽然孙权没有专精这个,但是毕竟也有着很多后世的知识和经验。 所以只要把自己知道的,告诉铁匠,给他们一个大致方向的指引就行了,千万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 有些古人研制出来的东西,直到后世,可都是还没有人可以弄清楚呢。 比如被专家们“玩”坏了的地动仪之类的神物。 以现在孙家武器和装备来说,再加上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士兵,孙权还真不相信打不过罗马帝国。 早晚有一日,大汉的铁骑,将会踏平整个罗马帝国,甚至是踏遍整个世界。 孙权带着大军,从泰国的北部地区,往东而回,在老挝那边会合了蒯越他们,然后把文聘留下。 等到天气最炎热的时候,孙权率军回到了交趾郡。 孙权在派遣暗营快马加鞭把自己的亲笔书信送往丹阳之后,孙权就在交趾郡停留下来。 之所以没有回去,是因为孙权不想回去被说媒,被相亲。 估计回去之后,每天要被介绍好几位甚至十几位的美少女,孙权想想心里就直哆嗦。 所以孙权准备躲到秋后,然后等到郡兵和地方管理的官员到位,再度西去,把缅甸拿下。 而这一次,是要打到若开山脉的。 而且孙权记得若开山脉是把印度和缅甸分开了,平均海拔有两三千米,而最主要利于通行的中间的一个隘口。 以后要在那里建立军事基地的。 要为以后西进攻打印度做准备。 而且在步骘这里,孙权也是得到了很多消息。 现在双季稻的第一季已经收获完毕,第二季也已经种下,相信秋后收获两季完全没有问题,这样一来双季稻就可以在南面的郡县普及开来。 而且现在又拿下了东南半岛的大部分区域,尤其是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双季稻明年马上就会耕种,到时候所有地方都不会再有饥荒。 当然,只是孙家占领的地盘,其他诸侯的州郡就暂时管不了了。 而孙权也是了解到了自己离开之后,其他诸侯的情报。 首先,幽州那边,袁绍果然勾结了胡人,夹击公孙瓒。 公孙瓒两面作战,已经是节节败退。 右北平郡以西的半个幽州最好的地盘已经丢失。 现在公孙瓒手下还有四五万士兵,这里面还包括很多新征之兵。 马匹的数量也差不多是这个数目。 现在公孙瓒是且战且退,为的就是拖延袁绍进攻的脚步,给运送手下的家眷和战马物资争取时间。 虽然幽州仅仅丢了一半,还剩下东面的数郡之地,但是最东面的几郡可是一直都是没有彻底归于公孙瓒治下。 辽东公孙家的公孙度,可是一直自立着。 所以公孙瓒现在只有右北平郡和辽西郡这两个郡了。 面对袁绍和鲜卑胡人的联军,败亡结局已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