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大军重设编制 (第1/1页)

济州城、独龙岗两战,梁山俘获士兵过万人,战马过五千匹,武器盔甲不计其数。 再加上梁山原有兵力,如今梁山总兵力近两万。 这么一支大军,武装覆盖率极高,马军占比超过三分之一,称得上是精悍之师。 手底下的人越来越多,陆云便重新开始构建大军编制。 首先重划三军,马、步、水。 每军暂设一师,每师设5卫,每卫设5团,每团设5营,每营设5大队,每大队设3中队,每中队设3小队,每小队10人。 换算下来就是。 一小队10人,一中队30人,一大队90人,一营450人,一团2250人,一卫人,一师人。 从营级起,每一组织单位设立两要职,一正一副,互不统辖。 正职按照军中等级听令,副职直接受三军监察处统辖,听命于监察处正副监察使,在军队中主要负责监察工作。 如今梁山有近二万兵马,实际上划分三军后,每军人数都不到一卫。 其中以步军人数最多,建立了四团,马军次之,有三团,水军则只建立了两团编制。 这次重划编制,许多职位空缺出来。 基础军职基本上是按照原来的情况,再加上军功计算而安排,变动并不大。 不管是原梁山军中的头目,还是收编朝廷大军中的校尉,以前管多少人,重新编制后还是差不多,毕竟能力就在那里。 在职位安排上也会有一些冲突,就以武艺、兵法等为考教标准。 中级军职中插入了不少梁山嫡派人马。 经过长时间跟随陆云,梁山嫡派人马的忠诚度很高,尤其是那些被陆云传功的,简直将陆云奉若神明。 这些人承上启下,是军中的中坚力量。 能力可以不突出,但一定要忠诚,服从命令,办事牢靠。 至于高级军职,陆云经过了仔细斟酌,和李斯杜如晦以及吕布等忠诚度百分百的亲信,讨论了不少时间,才做出最终安排。 陆云手底下,在高级军职考虑中的将领有:吕布、林冲、晁盖、张恒、三阮、武松、石秀、酆泰、栾廷玉、扈成等。 还有朱贵杜迁等梁山元老,因另有司职,暂不入军中任职。 呼延灼、关胜等人,最终还是臣服在陆云脚下,选择了与梁山共进退。 陆云给他们安排了中级军职,让他们暂时归于梁山将领来统辖。 等他们累积军功,忠诚度提高之后,再给他们进行提拔。 除此之外,还有投奔梁山的芒砀山人马,原芒砀山三大寨主及一干头目,陆云皆将他们安排入军中。 林冲、吕布、栾廷玉、呼延灼、关胜划入马军。 马军一师一卫现有三团。 吕布为一团团正,兼带卫正之职,总领一卫事务。 林冲为二团团正。 栾廷玉为三团团正。 呼延灼为一团一营营正。 关胜为二团一营营正。 晁盖、酆泰、张恒、武松、石秀、扈成、郝思文、宣赞、樊瑞、项充、李衮划入步军。 步军一师一卫现有四团。 酆泰为一团团正,兼带卫正之职,总领一卫事务。 晁盖为二团团正。 张恒为三团团正。 武松为四团团正。 石秀为四团一营营正。 扈成为二团一营营正。 郝思文为一团一营营正。 宣赞为一团二营营正。 樊瑞为一团三营营正。 项充为一团四营营正。 李衮为一团五营营正。 三阮依然统领水军,阮小二为水军一师一卫一团团正,兼带卫正之职,阮小五为二团团正,阮小七为一团一营营正。 此外,设三军监察处。 李斯为监察处监察正使,杜如晦为监察处监察副使。 监察处安排军中副职,吴用为马军一师一卫卫副,王伦为步军一师一卫卫副,其余副职皆有安排。 大军重定编制后,较之以前,一目了然。 陆云在济州城设立军务库,负责管理一切军需用度,包括武器、盔甲、战马、军服、旗帜以及粮草支出等。 李家庄庄主“扑天雕”李应,以及庄中总管“鬼脸儿”杜兴,调入军务库,总领军务安排。 军队以外的政事方面,则有李斯杜如晦操心,令陆云省心不少。 梁山本部的发展是重中之重。 这段日子的声望值暴涨,直接突破了一千万。 陆云不仅将原先的水泥工坊升级,还将最近系统商城刷新出来的其他工坊全数兑换。 这些新出的工坊有:钢铁工坊、玻璃工坊、造纸工坊。 陆云将它们全放置在梁山工业园区,并设为梁山禁地,派重兵把守。 相比于玻璃工坊和造纸工坊,钢铁工坊对目前来说,具有极大的作用。 北宋的炼钢技术不是很强,费时费力不说,炼出的钢很难达到陆云的要求。 现在有了系统出品的钢铁工坊,源源不断的精品钢材产出,无论是作为建筑用材还是用来打造盔甲武器,都能给梁山带来极大的发展。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