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武将对决 (第1/1页)

郓城县,晁盖领马步两万,坐镇于此。 麾下有栾廷玉、酆泰、张恒、关胜等将。 朝廷左翼大军由种师中统领,号称有五万人马,浩浩荡荡开进郓城县界。 朝廷大军人马众多,纪律又不慎严明,一路毁田无数。 沿路村民早已撤往水泊边,倒是逃过官兵的践踏。 郓城只是个县城,城郭不大,若非陆云下令新造防御工事,恐怕难以抵挡五万大军。 不过晁盖面对五万敌军,并不担心。 陆云和他说过,种师中乃是大宋名将,曾在西北立下无数汗马功劳,是一个罕有的将才。 不过也无需担心,两万人对阵五万人,确实有不小差距,但是据守城池,倒是不难。 陆云给他一个字:拖。 只要拖住种师中的左翼大军,任务就算完成。 晁盖自然满口答应。 实际上他倒是很想来场肉搏战,他的大刀早已饥渴难耐,可陆云并不给他这个机会。 “放心,以后有的是机会!” 陆云如是说。 “当然,你要是心痒,也可约几场武将对决!” 古代战场上,若双方势均力敌,对峙不下,常常会选择武将对决。 像是《三国演义》就经常出现此等画面,两军阵前,双方派出武将,在众军面前进行对决。 这种对决方式在宋朝时已没那么流行,一来这个时代没那么讲武德,二来也是因为武将的质量不行,效果不是那么理想。 陆云倒是对武将对决颇有兴趣,一来他想复刻三国经典,二来自己手底下的武将不少,正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至于敌方同不同意,那就看挑衅到不到位了。 泗水县,林冲坐镇于此。 他麾下将领也不少,有武松、石秀、扈成等。 朝廷右翼大军乃是宗泽统领,宗泽也是一代名将,虽然此时名声不显,但文韬武略无不精通,欠缺的只是战场上的机会。 与宗泽比起来,林冲要逊色得多,毕竟他只是禁军教头出身,除了一身武艺之外,与宗泽其他方面的差距颇大。 不过在陆云的悉心栽培下,短短半年多时间,林冲已然获得巨大的成长,统兵之能大有提升,也幸亏他是遇到的未经磨砺的宗泽,否则面对宗泽将会更加为难。 陆云对林冲也没有什么要求,尽量拖住宗泽,使其不能快速攻破泗水城。 张叔夜兵分三路,而非聚兵一处,其实就是想快速打开局面。 聚兵一处攻势更猛,但梁山死守的话,很难在短时间里取得成效,毕竟如今的梁山兵强马壮,早已今非昔比。 而兵分三路,则有三处突破口,打破局面的概率上升。 而且张叔夜还有第四手,那就是李纲的水军。 兵分三路将梁山的布置分散,这个时候李纲率领精锐水师,分两路,一路经由濮州,从五丈河破入水泊,只取梁山腹地,另一路经徐州,从恒沟入水泊,必要时,这两路水军还能绕道荷水,从后包抄金乡城,将金乡城围成一座死城。 张叔夜寄望于水师,正是因为看到了凌振的作用。 凌振的火炮营,在攻城上或许能有奏效,但用于水面战场,效果会更好。 此时的战船多是木制,既不坚固,又极易燃烧。 有火炮营的存在,在水面战场上,李纲必能所向披靡。 在拿下水泊后,济州城自然孤立无援,稍稍围困,梁山便只能开城投降,否则只会被耗死在内。 尽管做出了这么多布置,张叔夜还是相信自己的实力,他觉得八万大军,攻破金乡城,长驱直入济州城,也并非多么艰难。 但在正式攻城的第一天,他就遇上了阻力。 “朝廷走狗,都是酒囊饭袋,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朝廷搜刮民脂民膏,养了一帮废物,哈哈,人多势众又怎样,有能站出来的武将吗?” “爷爷我在这里等着你,可有人敢来一战!” “都是胆小鬼,一个个贪生怕死,只怕这会裤裆都尿湿了!” ...... 金乡城上,巨大的扩音喇叭,正源源不断传出挑衅话语。 城下,一白袍小将横枪立马,遥遥望着远处的朝廷大军。 随着城上的滚滚声浪,白袍小将策马向前,来到朝廷大军阵前。 “小贼!忘恩负义,贪生怕死,你有何脸面站在这里!” 一声猛喝传来,只见一名先锋小将持枪怒骂。 “嘿嘿!我看你才是贪生怕死吧,够胆的话就来比划比划,看看是谁的人头先落地!” 白袍小将提声高喝。 “郝思文,你这狗贼,看我来斩你!” 先锋小将气得脸色发红,他策马朝张叔夜而去,下马请命出战。 张叔夜虽在凉棚下,但仍旧热得脸色发红。 他沉声道:“把他斩下,头颅拿来!” 郝思文他自然是知道的,上次也是奉命征讨梁山,没成想居然投降了,现在反过来与朝廷为敌。 这种投降派太膈应人,搞不好还会影响自己这边的士气。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